徐霞客的人物生平
《徐霞客游記》中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游日。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徐霞客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徐霞客的人物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里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游。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么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做出卓有價值的貢獻。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年)為我國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故居在江陰馬鎮南岐村(為紀念偉人,馬鎮已改名為“徐霞客鎮”)。明末遭兵燹,清順治年間徐之侄孫徐君銓重建。至1984年,僅存面闊七間二進瓦房,1985年,政府撥款大修。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占地二畝。大門正面懸陸定一同志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兩邊立盤陀石。門背面鐫“繩其祖武”磚額。第一進前為天井庭院,兩側廂房,東西置花壇,大廳前有“承前裕后”磚刻,廂房和大廳辟為展覽室,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及溶巖標本。第二井遺有一棵古羅漢松,相傳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樹齡。第二進大廳為“崇禮堂”,正中懸徐霞客畫像,陳列當代書畫家為紀念徐霞客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拍攝的徐霞客游歷過各地的風光照片。勝水橋,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據傳是徐霞客當年出游船只停泊處,此橋亦有400年左右的歷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著明代江南小橋的風格。
看了“徐霞客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徐霞客的簡介
2.歷史人物讀書的故事35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