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的人物生平
許州兵變時,左良玉的家人又全部被殺,只有一子左夢庚跟在身邊,左良玉死后,左夢庚繼續統領左良玉的軍隊。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左良玉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左良玉的人物生平
鎮守遼東
崇禎元年(1628年),寧遠衛發生兵變,巡撫畢自肅自殺而死,時左良玉官任遼東車右營都司,因為此事丟了官職。
崇禎三年(1630年),左良玉復官后,馬世龍讓左良玉跟隨游擊曹文詔支援玉田、豐潤,與清軍在洪橋、大塹山、遵化等地大戰,戰后與曹文詔獲得增秩的賞賜。隸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
崇禎四年(1631年)七月,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凌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其進行重新修筑,但不久之后清軍卻突然來圍攻。總兵官尤世威因護守皇陵不能去,就推薦左良玉代他率兵前往。過后,侯恂推舉他做了副將,帶隊在松山、杏山下與后金作戰,功勞排在第一位。
鎮壓民兵
崇禎五年(1632年),陜西的起義的農民進入河南,意圖攻占懷慶。朝廷命令左良玉率領昌平軍前往剿除,大體要他專門辦理河南的軍事。當進攻修武、清化的農民軍竄入平陽時,朝廷詔令他到山西去抵御,殺傷、俘獲了許多農民軍。河南巡撫樊尚瞡認為讓左良玉駐軍澤州,扼守河南、山西間咽喉地段,還可以作為四周的援兵。崇禎皇帝同意了。這時曹文詔率領著陜西的軍隊,朝廷命令左良玉接受樊尚瞡的節制,與曹文詔齊心討伐亂民,一旦有危急戰事,那么陜西的兵力向東,河南的兵力向西,左良玉的軍隊則從中截擊。
征戰中原
崇禎六年(1633年)正月,農民軍進犯隰州,打下陽城。左良玉在涉縣的西陂將其擊敗。二月,左良玉的軍隊同亂兵爭戰武安,大敗。尚瞡被罷官,由太常少卿元默代其職。三月,農民軍兵又一次進入河內,左良玉從輝縣出兵驅逐他們,敵人逃往修武,殺死了游擊將領越效忠,追趕參將陶希謙,陶希謙從馬上掉下來摔死。左良玉在萬善驛鎮壓農民軍,一直追到柳樹口才大敗他們,捉拿了幾個農民軍首領。農民軍于是向西逃跑。河南的兵額只有七千,和賊人幾次作戰,死傷得已經差不多了。左良玉率領昌平軍隊二千多人,幾次作戰,雖然有功績,但勢力很單薄。總兵鄧玘剛在萊州立了功,朝廷命令他率領川兵,加上四川石砫土司馬鳳儀的兵力立即赴援左良玉,同左良玉一起追殺農民軍。不久,馬鳳儀因為孤軍作戰,在侯家莊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農民軍的勢力已經十分旺盛,兵力縱橫在三晉、京城周圍以及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曹文詔、李卑、艾萬年、湯九州、鄧玘、左良玉等各位將領先后同農民軍作戰,互有勝負。左良玉、鄧玘負責辦理河南戰事,在官村、沁河、清化、萬善等地多次打敗農民軍。左良玉又在武安八德地方堵住他們,殺死俘獲農民軍人數特別多。恰好崇禎帝朱由檢任命倪寵、王樸做總兵,率領京營的六千兵力趕赴河南,讓宦官楊進朝、盧九德督軍,并且另外派宦官監督良玉等人的軍隊。職方郎中李繼貞說:“良玉、李卑親身經歷過多次戰斗,地位反而在倪寵、王樸之下。恐怕他們聽到了會灰心。”于是讓左良玉、李卑任職都督僉事,做援剿總兵官,同倪寵、王樸官職大體相當。京營的軍隊到后,聯合攻擊農民軍,幾次立功。左良玉在濟源、河內打敗賊寇,又在永寧、青山嶺、銀洞溝打敗他們。繼而從葉縣追趕到小武當山,都斬殺了很多農民軍將士。然而各位將領因為宦官督軍,心里都不痛快。
同年冬天,向西逃跑的農民軍又掉頭打向東邊來。左良玉、湯九州扼守在他們前面,京營的軍隊跟在他們后面,農民軍非常困窘,明軍又在柳泉、猛虎村接連打敗他們。農民軍將領張妙手、賀雙全等三十六家兵詐稱向分巡撫布政使常道立請求招安,通過監軍楊進朝向朱由檢報告了這件事。各位將領等候朝廷傳令下來,當時不敢出戰。等到天氣寒冷,黃河上結了一層厚冰,農民軍于是從澠池踏過黃河。巡撫元默率領左良玉、湯九州、李卑、鄧玘的兵力在對岸等待他們。農民軍于是逃到盧氏山中,這以后從鄖陽、襄陽進入川中,繞道攻掠了秦隴地帶,又出沒在川中、湖北一帶,以便俟機進犯河南,中原地區因此更加殘破,而三晉、京城周圍地區不受盜賊騷擾,長達十年之久。
驕橫自恣
崇禎七年(1634年),農民軍渡黃河離開后,左良玉同其他將領們分地把守。陳奇瑜、盧象升正在陜西、湖北兩地鎮壓農民軍。同年夏,中州地區沒有戰事。后來陳奇瑜在車箱峽讓李自成死里逃生,朝廷討論聯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的兵力從四面八方來圍剿他們。農民軍于是兵分三路:一路向慶陽進攻,一路挺進鄖陽,另外一路出關后挺進河南。挺進河南的軍隊又分為三路,受到攻擊的郡邑一下子吃緊。左良玉扼守新安、澠池,其他將領陳治邦駐守汝州,陳永福扼守南陽,都只是坐甲自保而已,根本不能怎么損傷敵人。農民軍每個兵營有幾萬士兵,士兵們輪番出擊作戰,軍糧供應充足;官軍兵少,設防又多,糧餉供應跟不上來。農民軍騎馬前進,一天一夜能走幾百里;官軍步兵多,騎兵少,走幾十里路就精疲力竭。因此大多都有畏敵情緒。左良玉在懷慶時與當地督撫意見不一,由此產生了私心雜念,沒有嚴加追逐而給了農民軍以喘息的機會,又收留了很多投降過來的將領以便擴張自己的勢力。督撫以文書征調他的軍隊,也不準時應征,漸漸顯示驕橫自恣的端倪出來。十二月在磁山同農民軍相遇,大戰的場面有十次之多,他把農民軍追擊了一百多里。
屢戰闖軍
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河南的農民攻破潁州,毀壞了鳳陽的皇陵。敵人打下鹿邑、柘城、寧陵、通許的時候,左良玉駐軍許州也沒能前去援救。四月,督師洪承疇駐軍汝州,命令各位將領分地攔擋農民軍。尤世威把守洛南,陳永福控制盧氏、永寧兩地,鄧玘、尤翟文、張應昌、許成名在湖廣阻擊農民軍。因為吳村、瓦屋是內鄉、淅川的要害,所以命令左良玉同湯九州帶領五千人扼守。
沒過多久,鄧玘因為士兵嘩變而死,而曹文詔征討陜西的農民軍,在真寧兵敗身亡。農民軍氣勢更盛,于是越過盧氏,直奔永寧。巡撫元默遭到逮捕還沒離開時,傳令讓良玉從內鄉同陳治邦、馬良文一起前去援助盧氏。八月在鄢城打敗農民軍。九月,左良玉尾隨敵人到了郟縣的神篨山。農民軍兵營綿延幾十里,用輪番休息、作戰的方式使明軍疲勞,左良玉收回自己的兵力,停止作戰。農民軍再次攻打密縣,左良玉從郟縣援救,敵軍才離去。十月,左良玉抵達靈寶,聯合遼東總兵官祖寬的軍隊在澗口、焦村殲滅農民軍。焦村屬朱陽關地盤。十一月,李自成離開朱陽關,張獻忠長期占據靈寶,闖王高迎祥也同他聯合。
左良玉、祖寬在靈寶阻截,抵擋不住敵人的兵力,陜州失陷了。農民軍又向東攻打洛陽,左良玉、祖寬跟隨巡撫陳必謙解救洛陽,農民軍于是退去。高迎祥、李自成兵走偃師、鞏縣,張獻忠逃往嵩縣、汝州。左良玉從洛陽出發追擊高迎祥和李自成,祖寬兵分幾路打擊張獻忠,援救汝州。恰巧盧象升從湖廣來,與祖寬一起在汝州西部大敗農民軍,又命令自己的偏裨將領在宜陽的黃澗口打敗農民軍。
崇禎九年(1636年)二月,農民軍在登封的郜城鎮被打敗,逃往石陽關,同伊陽、嵩縣兩處的敵軍聯合。原總兵官九州從嵩縣深入,與左良玉夾攻剿農民軍。左良玉中途逃回,湯九州乘勝追擊四十里,由于孤立無援,戰敗而亡。左良玉卻把此役當作捷報遞呈朝廷。五月,盧象升派遣祖寬、李重鎮隨陜西總督洪承疇向西前進。左良玉的軍隊實力最強,又大都是中州人,所以他獨自久留河南。因為他驕橫、傲慢,難得聽用,所以讓孔道光代替他的偏將趙柱駐守靈寶,防守洛西;左良玉同羅岱駐守宜陽、永城兩地,防守洛東。七月,左良玉的軍隊抵達開封,由登封的唐莊深入進去,從清早一直激戰到下午,農民軍支持不住,向西逃跑。陳永福剛剛在唐河打敗敵人,農民軍到了田家營,左良玉渡河進攻,殺死、俘虜了很多人。九月,巡撫楊繩武彈劾左良玉回避敵人,朝廷責令他立功贖罪。
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農民軍將領老回回聯合曹操、闖塌天的各部兵力沿江東下,安慶傳來警報。朝廷命令左良玉從中葉出發前去援救。左良玉途中剿殺了南陽的土匪楊田、侯馭民、郭三海,急忙抵達六安,同農民軍相遇。部將羅岱、道興乘勝作戰,連連獲勝。農民軍逃往霍山和潛山。此時馬爌、劉良佐在桐城、廬州、六安也多次打敗農民軍,在滁州、和州兩地的農民軍也向西逃跑,江北的危急也稍稍減弱了。
擁兵自重
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次發布檄文要左良玉進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沒有響應,而是縱兵在當地擄掠婦女。屯居舒城一個多月后,河南監軍的太監極力催促他,左良玉才向北去,這時農民軍已經掠奪夠了,進入山中。過后,淅川陷落,左良玉擁兵坐視,不去援救。因為在六安破敵有功,以前詔書讓他戴罪立功,至此又恢復了官職。農民軍東下襲擊六合,攻占天長,兵分幾路占領瓜洲、儀真,打下盱眙。左良玉堅決不肯去救援,反讓中州的士紳聯名上書挽留自己。朱由檢知道是左良玉自己的意思,也無法改變他的意志。十月,熊文燦到達安慶,兵部傳令左良玉的部隊歸他統領,左良玉瞧不起熊文燦,不肯聽他征調。
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左良玉與總兵陳洪范在鄖西大敗農民軍。張獻忠想借官府的名義襲擊南陽,駐扎在南關。左良玉正好趕到,心中懷疑,就召他們前來,張獻忠逃跑而去。左良玉追上去,射了兩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揮刀猛砍,張獻忠血流滿面。他的部下及時援救才得免一死,于是逃到谷城,不多時,請求投降。左良玉知道他是假裝投降,竭力請求向他進攻,熊文燦不允許。九月,熊文燦進攻鄖陽、襄陽兩地的農民軍,斬獲二千首級。十二月,河南巡撫常道立派左良玉到陜州。農民軍乘盧氏守備空虛,逃往內鄉、淅川兩地。這個月,許州發生兵變,左良玉的家眷安置在許州,在兵變中被滅了門。
崇禎十三年(1640年),督軍楊嗣昌薦左良玉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其后,在川陜交界的平利一帶與張獻忠遭遇,張獻忠大敗,獻忠妻妾被捕,農民軍首要人物被殺,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楊嗣昌雖拜左良玉為平賊,但總覺得此人傲不可用。除督師約束左良玉外,又暗許賀人龍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職,就在賀人龍躍躍欲試急于取代左良玉的時候,左良玉在瑪瑙山與農民軍交鋒中,大破農民軍,楊嗣昌對賀人龍說:任命之事后議。賀人龍因此懷恨在心。并將此事告訴左良玉。左良玉記恨在心,就在川陜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于左良玉觀戰不至,張獻忠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崇禎十四年(1641年)又將左良玉削職戴罪立功自贖。
崇禎十五年(1642年),侯恂為督師發帑五十萬犒賞左良玉所屬部下,左良玉與李自成會戰于朱仙鎮,左良玉大敗,退至襄陽。開封再戰,左良玉不敢迎戰。李自成遂攻打襄陽,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員、要糧餉,均沒得到補給,遂掠奪武昌包括漕糧鹽舶。到九江后擁兵二十萬觀望自保。后張獻忠克武昌,朝廷嚴令出兵,才出戰大敗立足未穩的張獻忠,收復漢陽。待張獻忠入蜀后,出兵收復武昌。
進爵為侯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朝廷下詔封左良玉為寧南伯,給他的兒子左夢庚平賊的大印,并許諾大功告成以后就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又命令給事中左懋第順路經過時督促他出兵作戰,左良玉于是按年月擬定了一份出兵計劃交了上去。他的奏疏交上后還沒有得到朝廷的答復,就聽說北京被李自成攻下。左良玉部下的將領人心惶惶,因為江南擁立了福王朱由菘,請求率兵東下。左良玉痛哭失聲,發著誓言不許他們東下。副將馬士秀說:“哪個不聽左公命令要東下,我殺了他!”并在大船上架起大炮截斷長江航線,大家這才平靜下來。
福王繼位后,晉升左良玉為侯,蔭封他一個兒子為錦衣衛正千戶,并且一同加封黃得功、高杰、劉澤清、劉良佐為四鎮軍官,都蔭封他們的子孫世襲官職。把長江上游的事專門委托給了左良玉,不久又加封他為太子太傅。當時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了,左良玉利用這個時機收復了湖北西部的荊州、德安、承天。湖廣巡撫何騰蛟以及總督袁繼咸住在江西,他們都跟左良玉很友好,弘光朝廷就把這一帶靠作屏障。
已老且病
左良玉擁有八十萬兵力,號稱百萬,前五營是他的親兵,后五營是投降過來的士兵。每年春秋時節在武昌的各座山頭上操練兵馬,每座山上只有一種顏色的旗幟,山谷中都給插遍了。演習的辦法是用兩個人并排騎馬飛馳,稱作“過對”。馬蹄聲震天動地如打響雷,幾里外都能聽到。東部各鎮的兵馬只有高杰最強,但也遠遠趕不上左良玉的兵力。不過左良玉自從朱仙鎮一戰失敗以后,精銳的兵力差不多喪失完了,后來歸附他的大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軍容看起來壯觀,但左良玉不能很好地駕馭部下了。左良玉的家族在許昌被滅門,他在武昌時,各軍營的將領都通宵達旦地有歌妓舞女相陪,左良玉自己總是潔身獨處。有一次他夜間設宴招待部下,召來了十多名軍妓過來上酒,她們在房里走來走去,不一會兒左良玉向左邊側著臉咳了幾聲,這些軍妓們趕忙依次退出了。賓客們為之肅然起敬,沒有哪個敢抬頭看他。左良玉對部下的駕馭很得體,就象這件事一樣,他受到了部下的佩服。但是這時秦良玉已經年老并且多病,沒有收復中原的雄心了。
同室操戈
左良玉做官曾得力于侯恂的推薦。侯恂本是東林黨人。馬士英、阮大鋮掌權后,擔心東林黨人依靠左良玉跟自己為難,就口頭上虛偽地跟良玉結交,暗中忌恨他,并修筑板機城作為向西防御的屏障。左良玉嘆著氣說:”現在西面有什么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適逢朝廷中的各種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監軍御史黃澍仗著良玉的勢力當面頂撞了馬士英、阮大鋮。黃澍返回后,朝廷派遣錦衣官員來逮捕黃澍,左良玉把黃澍留下不肯交出。于是黃澍與其他一些將官天天請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邊的壞人,左良玉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不久,北來太子一事發生了,黃澍借此機會激發大家的怨氣借以報復自己的仇恨,召引了三十六營大將與自己結盟。
左良玉于是下定了造反的決心,發布檄文討伐馬士英,從漢口到蘄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長的軍艦,浩浩蕩蕩地順江東下了。當時左良玉的病情已經很嚴重,到九江后,他邀請總督袁繼咸進他船中來,從袖中拿出一道密旨,說是皇太子送來的,以此來劫持當地的將領與自己結盟,繼咸嚴詞拒絕了他。良玉的部將郝效忠暗中進入九江城,放火把城燒毀就離開了。左良玉看著城中的火光,說:“我對不起袁公啊!”當場吐了幾升血,這天夜里就死了。
死年是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各位將領秘不發喪,共同推選他的兒子左夢庚為軍主。七日,大軍東下,朝廷傳令讓黃得功渡江防守,剿滅叛軍,左夢庚率余部投降清朝。
左良玉清君側
清君側,即清除諸侯或皇帝身邊的親信。南明弘光元年(1645),寧南侯左良玉興兵,以解救太子、討伐馬士英為口號由九江東下進軍南京,矛頭直指當朝首輔馬士英,亦謂之“清君側”。此事件成為影響時局的重大事件。
左良玉與馬士英、阮大鋮集團之間的矛盾,和左良玉與李自成農民軍的角逐,東林黨復社與馬、阮集團之間的黨爭,弘光朝廷與清的軍事斗爭,左良玉陣營內部的矛盾及“假太子案”等,都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來。
左良玉清君側而加速了弘光政權的瓦解。有人認為左良玉并非奸臣,由于受到體制的影響導致明末的門戶之爭和君主的門戶之分造成了大臣黨爭,左良玉只不過是黨爭中其中之一。
看了“左良玉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歷史人物孫傳庭簡介
2.張獻忠的簡介
3.抗清名將史可法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