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血戰揚州的歷史故事
史可法死后,揚州梅花嶺一帶有許多號稱是史可法的軍隊,所以當時有史可法不會死的說法。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可法血戰揚州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可法血戰揚州的歷史故事
明清揚州之戰是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書史可法督率揚州軍民抗御清軍圍攻的城池守衛戰。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多爾袞事重心東移,命多鐸移師南征。此時弘光政權內部正進行著激烈的黨爭,暴發太子案,駐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與李自成正面交戰,以“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爭奪南明政權。
馬士英被迫急調江北四鎮迎擊左軍,致使面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史可法時在揚州雖有督師之名,卻實無法調動四鎮之兵。一月之中,清軍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
四月二十五,揚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隨后,清軍渡過長江,克鎮江。弘光帝出奔蕪湖。五月十五眾大臣獻南京投降清兵;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虜獲,送往北京處死,弘光帝在位僅一年,即覆滅。
史可法的歷史評價
談遷: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廣陵,城堅濠廣,四野曼延,正利步騎,雄聞晉唐,今西門摧頹,豈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
張廷玉:①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②史可法憫國步多艱,忠義奮發,提兵江滸,以當南北之沖,四鎮棋布,聯絡聲援,力圖興復。然而天方降割,權臣掣肘于內,悍將跋扈于外,遂致兵頓餉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決身殲,亦可悲矣!高弘圖、姜曰廣皆蘊忠謀,協心戮力,而扼于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乾隆帝:①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抵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為褒揚所當及。 ②史可法節秉清剛,心存干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
溫睿臨: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閣部一人而已。其余安守故常,不達時務,自謂清流。而小人鴟張滿朝,相與排詆,樹寇門庭;強臣悍將,因之擁兵安坐,遙制朝命。閣部奔走撫輯,內攘不給,何暇計疆場以外乎!迨夫左鎮稱兵,藩籬盡撤,王師長驅而入,所向投戈;烽鏑未及乎國門,君相已棄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陽堅御,何補敗亡;況乎以一隅當百萬之眾哉!攬后之應廷吉論,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雖有忠貞,豈能回天?悲夫!余所以讀閣部之疏而慘乎有余慟焉爾。
陳宏謀:佩鄂國至言,不愛錢,不惜命;與文山并烈,曰取義,曰成仁。
張爾藎: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嚴朝標:生來自有文信國;死而后己武鄉侯。
徐鼒:予讀王氏《揚州十日記》,言可法抑萬里長城之黃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杰,至謂壞東南之天下者,史道鄰也。此蓋書生率意妄語,無足論也。夫得功與杰之優劣,愚夫婦皆知之,豈可法反茫然莫辨哉!得功誠萬人敵,而兵微將寡,難抗大敵。高杰擁十三總兵之眾,所部皆西北人。杰暴抗不能為人下,抑之則亂不可止;馭之以爵賞、感之以忠悃,優而柔之,使遷善悔過而為我用,此則化強暴為忠義之微權也。然則同席聯賈、寇之歡,舞盾釋甘、凌之忿,以得功之豪杰,可法胡不能釋二憾哉?夫賈寇、甘凌于仇怨外,非別有可貪之利而攘臂相爭也,故可釋憾杯酒間;得功與杰皆有利揚州之心,高固眈眈虎視、黃亦未忘于懷,此其勢如唐藩鎮之不相下,非可以酒食談笑解矣!向使寧南無晉陽之師、睢州無伏甲之享,諸鎮協和,人人如渡河之高杰,成敗未可知也。天命已去,人謀胡臧!以武鄉侯之算無遺策,而孟達死,馬謖敗、魏延、楊儀爭且亂;彼耳食者何知哉!予悲可法之孤忠亮節,故辨論者之惑;而摭書史八夫人事,以見忠烈一門之盛焉。
蔣心余:讀生前浩氣之歌,廢書而嘆;結再世孤臣之局,過墓興哀。
俞樾:明月梅花,拜祁連高冢;疾風勁草,識板蕩忠臣。
黃文涵: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抔黃土,還留勝國衣冠。
史樸:家國兩封書,壯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衣冠一抔土,增溧陽五十世俎豆之光。
程儀洛:一死報朝廷,求高帝列皇,鑒亡國孤臣恨事;三忠扶天紀,與蕺山漳浦,為有明結局完人。
蔡東藩:南都殉難,以史公為最烈。
姚煜:尚張睢陽為友、奉左忠毅為師,大節炳千秋,列傳足光明史牒;夢文信國而生、慕武鄉侯而死,復仇經九世,神州終見漢衣冠。
郭沫若: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朱祖延:繁華成綺夢,悵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風吹薺麥;冷艷入梅花,想見孤臣俊杰,一抔黃土掩衣冠。
賀敬之: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顧誠:①對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應當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氣節。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門戶之見的影響,對史可法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偏愛,不顧史實作了過分的渲染。綜觀史可法的一生,在整個崇禎年間并沒有多少值得稱贊的業績;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時期。作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清軍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寫的遺書中說:清軍于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為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實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陰縣區區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率領城中百姓奮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②史可法的一生只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潔勤慎,二是在最后關頭寧死不屈。至于他的整個政治生涯并不值得過分夸張。明清易代之際激于義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為巨星,無非是因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軍國重務上決策幾乎全部錯誤,對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江澤民曾多次用史可法借喻中國烈士,2011年4月,為紀念江上青烈士誕辰100周年,江澤民寫下《滿江紅·江上青百年誕辰祭》,詞中寫道:史嶺紅梅花瀝血,蘆溝曉月天飛鶴。
看了“史可法血戰揚州的歷史故事”還想看:
1.史可法的故事及簡介
2.史可法的歷史故事
3.勵志感悟的歷史故事
4.感動歷史故事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