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之戰的歷史評價
明朝末年后金女真部落崛起,與明朝發生多次戰役,其中寧遠之戰是較為有名氣的。此戰中袁崇煥、紅衣大炮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擊退后金的進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寧遠之戰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寧遠之戰簡介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號稱十三萬)于1626年(明天啟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此時孤城寧遠守軍不滿兩萬,前有勁敵,后無援兵,形勢險惡。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采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動員城廂商民入城,盡焚城外房舍、積芻,讓后金軍露處嚴寒野外。袁崇煥還針對努爾哈赤善用間諜,親督同知程維楧稽查奸細,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動員街民配合士兵逐戶搜捕。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布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系,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繼續指揮攻城,從早晨至晚上,雙方激戰一天。正月二十六日,后金軍繼續圍城,精于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于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
寧遠之戰的評價
寧遠之役,就總體而言,就戰術而論,歷史的結論是:努爾哈赤兵敗寧遠。明朝與后金的寧遠之戰,以明朝的勝利和后金的失敗而結束。明朝由“寧遠被圍,舉國洶洶”,到聞報寧遠捷音,京師士庶,空巷相慶。
寧遠大捷是明朝從撫順失陷以來的第一個勝仗;兵部尚書王永光向皇帝盛贊袁崇煥的功績,稱“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八年來賊始一挫”的一個大勝仗;也是“遏十余萬之強虜,振八九年之積頹”的一個大勝仗。明天啟帝旨稱:“此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為封疆吐氣!”。
與明相反,努爾哈赤原議師略寧遠城,奪取山海關,不料敗在袁崇煥手下。當時袁崇煥43歲,初歷戰陣;努爾哈赤已68歲,傷病滿身。努爾哈赤在寧遠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寧遠之戰明軍獲得大捷,兵部尚書王永光向皇帝盛贊袁崇煥的功績言: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蓋緣道臣袁崇煥平日之恩威有以懾之維之也!不然,何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應之奸細乎?本官智勇兼全,宜優其職級,一切關外事權,悉以委之。
看了“寧遠之戰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寧遠之戰簡介
2.歷史名人袁崇煥簡介
3.高中歷史手抄報
4.清代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