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僧云棲祩宏簡介
云棲祩宏(1535-1615),明代高僧,中國凈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云棲寺,又稱云棲大師。下面是明代高僧云棲祩宏簡介。
生平
大師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于望族世家。父名德監(jiān),號明齋先生,母周氏。初習(xí)儒業(yè),十七歲補諸生,以學(xué)識與孝行著稱于鄉(xiāng)里。居俗家時,鄰家有一老嫗,日課佛號數(shù)千,
大師問其所以,老嫗答言:“先夫持佛名,臨終時無疾而逝,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宿根深厚,聞?wù)Z深為感動,信佛法之不可思議,遂寄心凈土。曾書“生死事大”四字于案頭以自警策。后來因為父母相繼去世,悲痛無比,由此對于佛家生死無常之理體會更深。于是與妻子湯氏訣別,決志出家修行,言之曰:“恩愛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為計!”并作七筆勾詞(表示世間名聞利養(yǎng)、兒女私情等等,一一舍去勾消,以明出家志向,其詞分為七節(jié)故名之),遂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投西山無門寺性天和尚落發(fā),在昭慶寺無塵玉律師處得受三壇具足大戒,此后便杖策游方,遍參四處賢善知識。北游五臺,感文殊放光,入京師參訪笑巖德寶禪師,亦有所省悟,在向東昌的歸途上,忽聞樵樓之鼓聲而大悟,并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大師功德
隆慶五年(公元1571),入杭州云棲山,見山水清幽,易于安居修行,逐往山中結(jié)茅舍居之,常去山腳村落乞食以資養(yǎng)命。山中時有虎患,村民深受其苦,大師慈悲為作施食佛事,不久虎患便絕。時歲又逢亢旱,村民懇請大師祈雨以解災(zāi)情,大師手擊木魚,率眾繞田埂念佛,一時頃,所及之處,雨下如注。村中民眾歡喜踴躍,對佛法生大誠信,并自發(fā)組織力量,為大師建造禪院。自此之后,師于道場中大弘教法,普度群萌。四方佛子聞風(fēng)而至,海眾云集,共修凈業(yè),逐漸成為一大叢林。
大師主持道場后,注重真修實行,以戒律為基石,以凈土為皈依。禪與凈土兼提并重,弘宗演教常年不衰,此時南北戒壇久廢,為使戒法不絕,便令受戒者自備衣缽,于佛前為作證明而受具戒。并著述有關(guān)律制,軌范文例,如《沙彌要略》、《具戒便蒙》、與《菩薩戒發(fā)隱》等,以便信眾學(xué)習(xí)戒法。提倡戒殺放生,于寺中開設(shè)放生池和放生所,所著《戒殺放生文》風(fēng)行于世。同時又修訂《瑜伽焰口》、《水陸儀規(guī)》、和《朝暮二時課誦》等佛門法事儀規(guī)行文。這些儀規(guī),一直沿用至今。
在生活上,簡樸清淡,始終以麻布素衣蔽身,一麻布幃用幾十年,日常行作都自力親為。著有三十二條自警以律己。待人接物心懷慈悲,外顯威儀而不失溫和,為道場與大眾不辭勞苦,以大悲心平等攝化一切有情。
圓寂
大師一生致力于弘揚凈土法門,主持云棲道場四十余年,言傳身教接引無數(shù)佛子同歸凈土,臨終前半月預(yù)知時至,于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別諸弟子及故舊等,后歸寺中具茶湯設(shè)供話別眾僧。七月初一,上堂對眾曰“明日吾行矣!”。晚上,大師示微疾,瞑目靜坐于丈室。次日夕,諸弟子等請留遺訓(xùn),大師睜眼開示:“大眾老實念佛,莫捏怪,莫壞我規(guī)矩。”言畢向西念佛而逝。師世壽八十有一,僧臘五十。弟子奉其舍利入塔于五云山麓。自七祖省常大師生西,至蓮池大師行化于世,其中間隔五百五十余年。此時間內(nèi)教法式微,凈宗不振,雖有高僧大德出現(xiàn),弘揚凈土念佛法門,以救道法之衰落,然收效匪著。證諸史冊,自身行持謹嚴,度眾不遺余力,蓮池大師當為最為出色者之一。
云棲
蓮池大師愛云棲之環(huán)境,此地既離杭州不遠,又是個山幽境勝之地,大師結(jié)茅駐錫,終使云棲寺成為歷數(shù)百年而不衰的專修凈土道場。
山徑紆徐日,溪聲到處聞。
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云。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
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
此詩為清康熙皇帝巡幸云棲寺時所留下的五言詩,短短四十字,道出了云棲幽靜深奧的特色。
上世紀三十年代,臨海項氏士元編纂《云棲志》十卷,其《自序》有:“杭為浙省首區(qū),西南一帶,湖山秀美,選佛之場,棲真之宅,環(huán)列錯峙,五云在諸山中尤為秀聳,江湖映帶,南北兩峰,均落腕中,山之西麓,
云棲寺在焉。境則變喧而幽,土則去穢而凈,蓋五云檀有杭州山水之美,云棲尤占五云之勝也。溯茲寺自宋乾德間伏虎禪師開山以來,中經(jīng)吳越王錢氏暨釋裯宏發(fā)揚演播,慧光日啟,逮至有清,圣祖世宗高宗輩迭次巡幸,加以褒崇,香火益盛。嘉道以還,雖火患頻遭,故物多化灰燼,而寺僧鳳翔、瑞真等咸克發(fā)抒愿力,銳志重興,承缽之徒,亦能篤守老實念佛之戒,以故宗風(fēng)廣扇,迄今未衰,祇園紺宇,先后增辟,以視疇昔,更遠駕而上之”。此文言簡意周,不僅敘述了寺之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并說明距今七十年前之寺貌。從而我們可知此寺自蓮池大師之后,一直是“篤守老實念佛之戒,宗風(fēng)廣扇,迄今未衰”的凈土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