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抗戰的經過及結果
長城抗戰是中國抗日軍民在長城沿線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是中國人民早期抗日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3月至5月,中國軍隊在長城的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長城抗戰的經過及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長城抗戰圖片
長城抗戰基本簡介
1933年,日本以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滿洲國為由,與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湯玉麟不戰而逃;之后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各隘口與熱河,國民政府派遣宋哲元、關麟征與黃杰與日本軍在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界嶺口各處鏖戰,但由于軍備不良與補給不足而撤退。
之后中華民國成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與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而中華民國與滿洲國也因此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于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
長城抗戰主要戰斗
山海關
1933年1月1日至1月3日,1月1日,武藤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熱河、長城,令山海關守備隊和偽滿洲國國境警察隊制造榆關事件,鳴槍挑釁,反誣為中國軍隊射擊,并通牒中國守軍撤出山海關,被拒絕后,日軍第8師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軍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以優勢兵力及火炮向山海關中國駐軍第9旅第626團進攻。該團奮勇抵抗,至3日下午安德馨營長與所屬官兵300余人于山海關奮戰無援陣亡。該團奉命撤退,山海關陷落。4日和6日,日軍再進攻榆關附近五里臺、石河的第9旅陣地,守軍堅守。10日,日偽軍攻占九門口,守軍第15旅退守石門寨。
喜峰口
1933年3月4日,日軍占領熱河,然后進攻北京東北方向的長城各口。3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的第37師(師長馮治安)第38師(師長張自忠)奉命防守東起冷口,西至馬蘭峪一線。由于裝備不如日軍,守軍以奇襲夜襲對付日軍。日軍于3月9日奪取喜峰口,當夜第37師第109旅旅長趙登禹所屬團長王長海率大刀隊于喜峰口夜擊日軍,奪回喜峰口。500多人的大刀隊僅生還二十余人。3月11日當地獵戶關仁景,于連貴等自告奮勇為向導,趙登禹率左翼大刀隊襲日軍步騎兵營地,第113旅旅長佟澤光率右翼大刀隊襲日軍炮兵陣地。東出鐵門關,西過潘家口,由山間小路迂回至敵后包抄日軍,殲敵數千,為喜峰口大捷。
日軍于喜峰口失利后從承德方向調集早川、瀨谷義的第31、第8兩個聯隊,并附騎兵兩個團,裝甲車10余輛,飛機20架,聯合蒙古、朝鮮偽軍兩個旅,總計兵力超過萬余人,向長城羅文峪口進攻。3月17日至19日,第29軍所轄暫二師及第37師一個團、第38師一個團防守遵化羅文峪一帶各口,由暫二師劉汝明師長指揮,總兵力約6000人,在羅文峪一帶的長城線上迎戰。血戰三日,29軍官兵殺敵3000多人,傷亡1700余人,成功擊退日偽軍,守住羅文峪。日軍向灤東打開缺口。4月7日起再攻喜峰口,頭兩天進攻均被宋部擊退。4月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戰,4月13日,29軍奉何應欽之命撤出喜峰口,在興城以北灤河西岸布防。
古北口
1933年3月9日,關麟征率中央精銳第17軍(軍長徐庭瑤)第25師到達河北密云縣的石匣鎮時,將部隊開到古北口前線。出古北口東關不遠,即與日軍的前哨發生遭遇。關麟征親率第149團奪取右翼有利高地,遭遇日軍潛伏的偵查部隊狙擊。雙方短兵相接,戰斗慘烈,關麟征受傷多處,渾身是血。身旁隨從官兵10余人全部戰死,第149團團長王潤波陣亡,終于將敵人擊退,占領高地。11日日軍第8師團主力向右翼陣地進攻,東北軍王以哲部不支而退,制高點樓失守,日軍占領古北口關口,乘勝包圍第25師戴安瀾的第145團,關麟征負傷,由杜聿明代理師長繼續同日軍苦戰。請示徐庭瑤軍長同意后,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門一線構筑陣地。
3月12日日軍在火炮和飛機的支援下,開始進攻,第145團被分割成兩部分,師指揮所再次受到攻擊,第25師只好撤退。開戰之初,第145團向一個叫“帽兒山”的高地派出一個7人的偵察哨,由于聯絡中斷,這7人沒有接到撤退命令,仍然堅守,3月13日日軍調來飛機重炮猛攻,而七人居高臨下依靠地勢頑死守,子彈打光了,拼刺刀肉搏,全部壯烈犧牲。日軍攻下高地后將7人合葬,立了一塊上面寫著“支那七勇士”的墓碑。
1933年3月13日,黃杰率中央精銳第17軍第2師于密云縣石匣鎮抗日,接替第25師南天門防務,守備黃土梁、南天門,八道樓子一帶陣地。14日第17軍德軍裝備第83師(師長劉戡)投入戰斗,4月16日后,日軍飛機十余架即更番至南天門、石匣、密云一帶陣地,猛烈轟炸,至21日,敵軍更全面向我黃土梁、南天門、八道樓子陣地攻擊,五晝夜末稍停歇,尤以左翼八道樓子一地,著彈三千余發,工事盡被摧毀,營長聶新、吳超征陣亡,尸骨不存,化為灰燼。
4月23日日軍3000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向南天門再次發起進攻,先后4次攻擊被擊退,日軍后從421.2高地迂回到大小興開嶺進攻也未得逞。24日日軍向 421.2高地發起集團進攻,戰至10點左右,421.2高地失守。從4月21日到25日,第2師已傷亡6000多人,不能再堅持下去,徐庭瑤調劉戡的第83師接防南天門,第2師撤回補整。日軍攻占八道子樓后,將山炮運了上去,進行炮擊。日軍并在坦克的掩護下進攻,日軍攻下南天門。從4月28日到5月上旬,第83師繼續在372高地、425高地、車頭峪、大小興開嶺、上堡子、筆架山、香水峪等地和日軍作戰,傷亡慘重,陣地不斷被日軍攻占,劉戡準備自殺,被參謀長符昭騫等人攔阻。戰至5月11日,何應欽下令撤退,5月19日第17軍撤至順義北苑,長城古北口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