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科技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科學技術是科學與技術的通稱,是利用“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能為我所用,為人類所用的知識。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近代科技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辛亥以后,大批留學生陸續回國,其中大多數人朝氣蓬勃,年青有為,熱心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他們大力宣傳科學的偉大力量,傳播當時西方最新的科學知識。面對當時混亂的政治局面,他們喊出"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口號,并且身體力行,在民國初年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和學生中形成一股新的思潮。
1912年,地質學家章鴻釗首先呼吁成立地質調查所;同年高魯著手籌辦中央觀象臺;1928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隨后北平研究院及各研究所也相繼成立,此外還有幾所民辦研究機構也相繼成立。研究院所的成立是中國科技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表 明中國已經形成了一支專業科技隊伍,他們是建立和發展中國近代科技事業的中堅,是復興中國科技的保障。
自1912年至1937年間,不過25年的時間,各種學會組織達到110多個(不包括醫學部分),涉及到近代科學技術的廣大領域。某些學科如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等在個別領域中曾取得了一批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工程技術方面,可以仿造萬噸級輪船、較先進的飛機、汽車、各種機床。中國的工程師們已經掌握了運用鋼筋混凝土建筑高層建筑的技術,建成了具有國際水平的錢塘江大橋。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建立與發展,并大大縮短了我國科技落后西方的差距。這一時期無疑在中國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20世紀20年代,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在此后的20多年里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1928年至1929年,歷史語言所在安陽小屯村發掘殷墟,發現了大量殷代青銅器和甲骨卜辭,使中國古代信史向上推移千百年,成為中國和世界考古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科學的成熟。地質所在30年代初期曾在廬山等地找到我國第四紀冰川遺跡。物理所進行了電學、磁學、光學的研究,后來還開創了核物理、金屬學、結晶學以及短波的研究。化學所著重于分子光譜、性激素、中藥成份的化學分析,化學玻璃的性質及平陽礬礦的利用等研究。數學所的研究主要在近代數學理論方面,開展了數論、代數、微分幾何、拓撲學、級數論、數理統計六個部分的研究。天文研究所籌建了紫金山天文臺,編制了國民歷及南京授時的發布,著重開展了天體方位和形態的觀測,如變星、彗星、黑子及日食的觀測等。氣象研究所觀測并研究了中國氣候的變化規律,竺可楨關于中國雨量和臺風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國際氣象學界的重視。動物所作了動物分類學研究,后來著重于魚類生物學、昆蟲學、寄生蟲學、原生動物學和實驗動物學的研究,對山東海洋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和浮游生物也作了調查研究。植物所開展了植物分類學、藻類學、真菌學、森林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形態學、植物病理學及細胞遺傳學的研究。
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
(一)社會轉型遲滯,影響近代科技發展。中國古代科技思想比較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而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因此古代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忽視抽象科學的研究。古代科技中的天文學、農學、醫學成就比較突出,就反映了這一特點。近代科技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并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這與中國古代科技思想迥然不同。在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中國由于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壓制新的生產關系的發展,導致中國社會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方。社會整體轉型的遲滯同時導致科技思想轉型也沒有跟上世界科技思想的發展潮流。這是近代以來我國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對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古代中國儒家文化占據統治地位,儒家講求入世,主張“學而優則仕”,大量知識分子醉心于科舉考試對科技發展不重視。統治者大力提倡儒學,對科技的發展重視不夠。直到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中的守舊派依舊將西方的先進科技稱為“奇技淫巧”,即使主張學習西方的洋務派,也只是對西方的部分實用技術感興趣,對西方的科技缺乏全面的認識。政府對科技的漠視使中國古代的科技人員社會地位低下,歷史上能夠青史留名的科技人才寥寥無幾。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西方,早在1624年英國的議會就通過“專利法”鼓勵和保護私人發明,極大的推動了近代英國的科技發展。
(三)落后的教育體制制約科技的發展。宋代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人的個性發展,不利于科技進步。從明代開始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學校講授四書五經,以培養科舉人才為主要目的,自然科學一片空白。相比之下自從1810年西方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柏林大學開辦以來,很快成為全世界的大學樣板。中國具有近代色彩的學校出現在鴉片戰爭后的洋務運動時期,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建立于維新變法時期。單從學校建設來看我們就比西方落后將近100年,教育體制的落后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動蕩影響科技發展。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清朝晚期雖然有大批的有志青年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試圖挽救民族危亡,但是由于政局不穩、吏治腐敗,從而報國無門。尤其是清朝結束后中國長期陷入戰亂之中,中國的科技發展缺乏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科技的發展。
總之,中國與歐洲相比,我們可以說,近代科學之所以能在歐洲產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首先在歐洲產生;而近代中國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受中國封建社會晚期舊生產方式的束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