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的名言佳句分享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講學的材料。他使得這些瀕臨滅絕的官學通過私家講學流傳發揚光大,從而哺育戰國百家諸子,形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光輝開端,這是孔子重大的歷史功績。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孔子所處的東周王朝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于文化認同的“諸夏”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下面關于孔子的名言佳句分享
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孔子)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襞也。--(孔子)
民無信不立。--(孔子)
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家語》: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一些專家指出,在當下復雜的文化背景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將進一步走向世界,并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從而將把人類帶入一個和平、穩定、繁榮、進步的新時代。正像張岱年先生曾經說過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時代過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時代也過去了,科學的研究孔子的時代到來了。”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