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齊人民起義領袖唐寓之介紹
編者按:唐寓之在錢唐建立政權,國號吳,自為吳王,改元興平,立太子,置百官。接著,遣部將高道度攻東陽郡。東陽太守蕭崇之、長山(今金華)縣令劉國重拒戰被殺,一時朝野震動。
南北朝齊人民起義領袖唐寓之介紹
唐寓之(?-486)南朝齊人民起義領袖。南朝齊富春人,遷居桐廬。祖孫三代皆以看風水、擇墓地為業。自幼習武,及長樂于濟貧救困,為鄉里所愛戴。齊武帝蕭賾橫征暴斂,徭役苛繁,對逃避賦役的人,稱為“卻籍戶”,一經查獲,治以重罪。因此,民怨沸騰。南朝齊永明三年(485年),唐寓之以“抗檢籍,反蕭齊”為號召,聚眾400余人,在新城(今富陽新登)揭竿起兵,奪取官軍武器,開倉庫,濟貧民。繼而揮師直搗富陽,鄰縣百姓聞風響應,聚眾至3萬余人,聲勢浩大,先后攻克桐廬、錢唐、鹽官(今海寧)、余杭、嘉興、永興、諸暨等地。次年春,唐寓之在錢唐建立政權,國號吳,自為吳王,改元興平,立太子,置百官。接著,遣部將高道度攻東陽郡。東陽太守蕭崇之、長山(今金華)縣令劉國重拒戰被殺,一時朝野震動。時值會稽太守王敬則進京述職,唐寓之欲乘虛襲擊,派部將孫泓取山陰(今紹興),軍至浦陽江,郡丞張思祖命浹口戍主楊休武抵御,孫泓戰敗。齊武帝遣禁軍率馬隊南下鎮壓,于錢唐交鋒,因唐寓之所部無充分應戰準備,又缺乏抗御騎兵經驗,終于全線潰敗,唐寓之戰死。
桐廬縣
桐廬縣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東接諸暨,南連浦江、建德,西鄰淳安,東北界富陽,西北依臨安。全境東西長約77公里,南北寬約55公里??偯娣e1825平方公里。全縣地勢西北和東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區為主,平原稀少,龍門山主峰牛背脊之觀音尖,海拔1246.5米,為境內最高峰。桐廬縣是浙西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強縣(市)。桐廬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三國黃武四年(225年)建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升為州府。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譽。桐廬江北城區也被《中國風水史》列入中國大陸三大風水寶地之一。
看風水是營建堂屋、廟宇、墓地以及修橋造路的一種舊俗。風水學所牽連的知識面極為廣闊,天文、地理、氣象、陰陽五行、物理、水紋等無所不容。風水學是中國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和影響深遠的古文化。早在六七千年前古人就有了風水意識,到戰國泰晉時期,已正式形成了風水文化,風水術在朝野中廣為流傳。由于漢代羅盤(指南針)的發明,并應用于風水術,使風水術更具魅力。用八封分位,以陰陽學說結合人出生的年甲,用五行生克的原理,定吉兇、禍福,又將風水學發展得更復雜、更深奧。根據后天八卦圖來擺設物品能自然增強每個部位的氣場,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