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套娃歷史
套娃娃最早是在1890年才在俄羅斯出現,據說是受了日本玩具的啟發。以前俄羅斯就有木制的套蘋果和復活節彩蛋,以前的復活節彩蛋是一個王冠,套著一只母雞,母雞套著一只蛋,蛋里面還套著一個蛋黃。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俄羅斯套娃的發展歷史
俄羅斯套娃的前身是日本本州島的以一個叫弗庫魯馬(фукурума)的佛教圣者為形象的日本玩偶娃娃,這種玩偶娃娃一個套一個的套了好幾個。日本人認為本州島上第一個做出這種玩偶的是一個俄羅斯僧人。
俄羅斯的木質玩具曾被叫做瑪特廖什卡,十月革命前瑪特廖娜,馬塔廖什卡這樣的名字是非常普遍的人名,這個人名里有一個拉丁語的詞語"mater",是“母親”的意思,這個詞語人容易讓人把它和人丁興旺的大家庭中身體健壯的母親的形象聯系起來,后來它成了一個普通名詞,成了經過旋光了的彩漆木制品的代名詞。時至今日,這種玩具仍然是母性的象征,它和它眾多的家族成員們一起形象生動的展現著人類文明中多子多孫這一古老的基本的內涵。
第一個俄羅斯套娃是由瓦西里.斯伍耀答其金(ВасилийЗвездочкин)旋制,謝爾蓋.馬留金(СергейМалютин)繪制而成,是一個八件套:一個帶著黑色的公雞的小姑娘身后跟著一個小男孩,男孩之后又是一個女孩,這幾個套娃個個不同,最后一個套娃也就是第八個套娃描繪的是一個年齡稍大一些的男孩形象。
俄羅斯擅長制作套嵌類木質品如復活節彩蛋的能工巧匠們輕松自如地掌握了套娃的制作工藝。至今為止,套娃的制作原理沒有變化,保留了俄羅斯能工巧匠們的車工藝術方案。
通常情況下使用闊葉類樹木的原木制作套娃,如:椴木,白樺木,赤楊木,山楊木,最令人滿意的是椴木。制作套娃的木材一般在早春時候砍伐,一般是在四月,也就是在樹木的生長階段砍伐,砍下來的木料經過剝皮,烘干,將封好端面的原木碼成垛,留下空氣流通的縫隙,這樣的木料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存放不得少于2年,只有有經驗的工匠才能判斷出這些準備好了的原材料達到了什么程度,那些已經可以加工的原木被鋸成坯料用來制作套娃。
在做成套娃前,這些坯料在車工手里要經過15道工序,要想在車床上車出套娃,車工必須要有出色的手藝,要會使用一些看起來似乎不復雜的成套的工具,如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刀子鑿子等。一般首先車出的是最小的不能打開的那一個套娃,之后才是其他的套娃,做好的套娃用淀粉膠打上底子,烘干,這之后,就可以準本上色涂料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套娃是由莫斯科的一家叫做“兒童教育”的作坊里制作并涂色的,之后是由莫斯科郊區的謝爾蓋耶夫工商區(СергиевПосад)制作的,謝爾蓋耶夫工商區是歷史悠久的玩具制造中心,據說,第一個特納伊茲基玩具是由創立于1340年的特納伊茲基-謝爾蓋耶夫修道院的院長謝爾蓋.拉道涅日斯基雕刻出來的,他以個人的名義給孩子們分送玩具,甚至當時王公貴族的孩子們的手里都有木制的特納伊茲基的玩具,它們都是俄羅斯的沙皇們帶著家眷去特納伊茲基-謝爾蓋修道院朝圣的時候在謝爾蓋工商區買來的。
1900年俄羅斯的套娃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得到了獎章和好評,從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涌現了許多木制的玩具,這些玩具都繪有帶著頭飾的農家少女,跳舞的男子,盛裝的貴族小姐和輕騎兵的圖案。最初的套娃用自己的形狀和圖案記錄了當時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姑娘們或身著俄羅斯長袍,提著籃子,拿著鐮刀,拿著花束,或身穿冬季的短大衣,頭戴披肩;手持蠟燭的未婚夫和未婚妻;拿著蘆笛的村姑;大胡子老頭兒等等。有時候一套套娃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由于套娃的廣泛的傳播和風行一時,俄羅斯出現了新的制作套娃中心,如今,不但謝爾蓋耶夫工業區(Сергиевпосад)以制造玩具聞名于世,而且位于下哥諾德(нижегородскийкрай)的謝米諾夫(г.Семенов)也以制造玩具而人盡皆知。著名的謝米諾夫套娃以自己的多組件的特點有別于其他地區的套娃,這個地區的套娃有15件套甚至18件套。正是在謝米諾夫制作出了最大的72件套的套娃,這個套娃直徑為0.5米,高度為1米。謝米諾夫用來盛裝套娃的包裝盒“俄羅斯棒小伙兒”和“俄羅斯美女” 也同樣獨具特色。
位于下哥諾德地區(Ниже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 西南部的帕爾霍夫斯基.邁單( ПолховскийМайдан)也是一個套娃的制作中心,這個地區的套娃的基本元素是多層花瓣的薔薇花或玫瑰圖案,還有側枝上含苞待放的花蕾。
不遠處的克魯杰茨村莊(Крутец)里的套娃以與各種實驗有關的圖案而有別于其它地區的套娃。這不僅和圖案的特點有關,也和產品自身的形狀有關。
產自克魯杰茨的套娃
夫亞茨基(Вятский)的套娃是俄羅斯北部的套娃,六十年代時,夫亞茨基的木制彩繪玩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那時候套娃不僅僅用苯胺燃料上色,還可以用麥秸鑲嵌裝飾。這種用來鑲嵌裝飾玩具的麥秸來自專門為其種植的地區,并且是用人工用鐮刀收割的。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套娃在傳承歷史,展現弗拉基米爾(Владимир),蘇茨達兒(Суздаль),諾夫哥羅德(Новгород)等其他古俄羅斯城市古建筑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還可以有助于了解俄羅斯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優美的主旋律。如今常見的套娃大都出自戈熱力(Гжель)、饒斯托瓦(Жостово)、霍赫拉馬(Хохлома)、帕列赫(Палех)這幾個地方。
套娃上的圖案一般都選擇顏色鮮艷、新穎、與社會變革有關的圖案。套娃的創作者們豐富新奇的想象力讓新一代的人們為之傾倒。可以說套娃集創作、雕刻、寫生畫于一身,同時套娃也是俄羅斯的形象和靈魂。
俄羅斯套娃歷史由來
俄羅斯套娃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創意就是為了取悅孩子而做成的木頭娃娃,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動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隨著時間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個套著一個,讓人更覺有趣。14世紀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淀,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漸漸地,套娃素材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童話人物外,歷史人物、權貴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和事都成為創作的對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個數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0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俄羅斯套娃典故傳說
俄羅斯套娃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后來表兄遠走它鄉,由于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續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后,他回到了家鄉,將娃娃送給了表妹,后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說: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致、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俄羅斯套娃顏色
紅色:給人一種喜慶的感覺,熱情鮮艷,是讓人印象最深最顯眼的色彩。紅白相間的套娃,看起來非常可愛活潑。
藍色:知識廣博,心胸開闊,充滿了青春和純潔的氣息。藍色和白色相間的寺娃十分清新鮮明,讓人愛不釋手,送給男孩子,以藍色為主色的套娃是最適合的禮物。
黃色:十分明朗,充滿活力,檸檬黃和奶油色的套娃最適合女孩子。黃色與褐色相配的套娃,十分自然優雅;黃色與綠色相配的套娃,給人青春清新的感覺;黃色與青色搭配,給人積極明朗的感覺。
紫色:高貴,神秘,冷艷,優雅,細致。選擇紫色套娃的顧客是浪漫型顧客。紫色與白色相配的套娃,優雅,大方,讓人過目不忘。紫色在古代是代表貴族王室尊貴的地位的顏色,到了今天紫色仍然是象征高貴的顏色。
粉色:純潔,淡雅,夢想的色彩。粉色的套娃也是女孩子比較喜歡的,粉色與白色相配,粉色與黃色相配的套娃,盡顯青春的柔美,擺放到哪里,都顯得雅致,清新。
綠色:青春,陽光,活力的展示。綠色與白色相配,綠色與黃色相配,會給人青春向上的感覺,這一顏色的套娃男女都比較適合,誰收到了這樣的禮物,心情都會變得愉快。
黑色:神秘的顏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黑色為主的套娃,會讓人的思緒馬上變得清晰,黑色與白色,紅色,黃色相配,都會在套娃產品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