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國杰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歡迎大家閱讀。
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
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種影響,不僅來自于他的音樂創作,還來自于他本人對于音樂和生命的態度,這些都使得貝多芬對于后人來說,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成為后世人不斷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首先,貝多芬出生于18世紀,當時正是古典主義音樂向浪漫主義過度的時期,本來,貝多芬是忠實的古典主義的音樂家,但是后來,他卻創造出了浪漫主義的新高度,并且對當時乃至后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音樂史從此發展到新的高度,這是貝多芬非常突出的影響。
其次,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除了來自于他的神奇的音樂作品,還來自于他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可以說,貝多芬的一生都是坎坷的,但是,這樣的生活并沒有打到他,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意志,使得他創作出一個又一個藝術的高度,并且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從中便可以看出,貝多芬對后世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現在,人們聽到貝多芬的作品的時候,無不被其中所蘊藏的巨大的感情所征服,從而從中讀懂關于生活和生命的真諦,進而產生強大的力量,幫助人們克服生活中遭遇的種種困難。
這就是音樂家貝多芬影響著后世的原因所在,從這里出發,人們會更加去探究他本人的性格,從而獲得啟發,產生新的動力,進入在人生道路上能夠有毅力可以戰勝各種各樣的磨難。
貝多芬是怎么死的
貝多芬是怎么死的,這一問題可以說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位一生成就卓然、對后世影響深遠的音樂家,在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音樂巨作《第九交響曲》之后便永遠的與世長辭,令人悲嘆。神奇的是,在他的作品中,人們讀出了他的理想世界,對于他的死,好像可以有所寬慰了。
1826年12月,貝多芬患上了嚴重的感冒,引發了肺水腫。1827,貝多芬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氣,當時檢查出的原因是肝臟病。這天,風雪交加,一代音樂天才貝多芬就此死去。可是后來,關于貝多芬的死因仍然是很多學者研究的問題,雖然大多數人認為他死于肝臟病,可仍有一些異議。有的人認為貝多芬其實是死于一種比較少見的風濕病,使得每個器官都發炎,最終不堪折磨而死去。因為他臨死前的疼痛是很多人親眼目睹到的。
當然,也有學者提出了其他的關于貝多芬是怎么死的的看法,比如說我國著名的學者趙鑫珊,她認為貝多芬其實是死于自己侄子卡爾的長期的煩擾,當時,侄子的問題給貝多芬的精神帶去了極大的痛苦,以至于他積郁成疾,最終過早地死去。尤其是當貝多芬身患嚴重的風寒時,侄子卻一點也不關心,還在外面自己尋歡作樂,不管不顧,貝多芬便是對侄子這樣的態度所刺傷。
不管怎么說,貝多芬的死因仍然是值得大家去探討的問題,也期待關于他的死的真相能早日的浮出水面。
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不僅因為他的音樂流芳千古,更是因為他身殘志堅,從來沒有放棄過音樂,放棄自己的人生。從貝多芬簡介可以看出來,貝多芬的一生發生了很多事情,比起一些普通人,他經歷了太多的痛苦,也正是由于這些經歷,他成為了名垂千古的音樂家,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榜樣。
貝多芬簡介的早年經歷中,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母親都是普通人,但在父親的嚴厲指導下,他4歲的時候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天賦,11歲的時候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的時候,貝多芬以風琴手和古鋼琴師的身份加入了宮廷樂隊。后來,貝多芬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曲風,在莫扎特、海頓等大師的指導下,貝多芬進步飛快。在與波恩接觸后,貝多芬心中的民主思想被激發出來,法國大革命期間,貝多芬成長迅速,完成了《F小調前奏曲》等著名的樂曲。
貝多芬在1796年發現自己的聽力日漸下降,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他對音樂的熱愛戰勝了病魔,“扼住命運的喉嚨”,他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創作出了《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不朽的名著。
貝多芬晚年的時候身體狀況每況愈下,1818年,他完全失聰,但他依然沒有放棄音樂。后來,貝多芬患肺水腫在維也納去世。這也便是關于貝多芬簡介的內容。
看了“貝多芬對后世的影響”還想看:
1.貝多芬被后人稱為什么
2.貝多芬的成功故事
3.音樂家貝多芬被尊稱為什么
4.貝多芬的感人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