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改革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赫魯曉夫執政時期是蘇聯歷史上的一個轉折時期。赫魯曉夫上臺執政時 ,斯大林模式已經嚴重僵化 ,各種弊病日漸暴露。赫魯曉夫以非凡的勇氣和膽略 ,向被奉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發起了沖擊 ,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對蘇聯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重大影響。那么赫魯曉夫改革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赫魯曉夫是前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1956年2月,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他向全體代表作了題為《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在這個報告里,他將斯大林稱為“歷史上最兇暴殘忍的罪犯”。赫魯曉夫的報告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這個報告影響下,波蘭發生了波茲南事件。1956年6月,波茲南產業工人舉行總罷工,5萬工人群眾前往人民會議大廈廣場進行和平示威,要求面包和自由。政府出動坦克和保安部隊。數日內,有53人被槍殺,200多人受傷,數百人被捕。
在這個報告影響下,匈牙利發生了嚴重的流血事件。主張改組政府,結束一黨制,成立多黨派聯合政府,釋放政治犯的納吉被殺。在這一事件中,僅首都布達佩斯一地就有25000人死亡,5萬多人受傷。
在這個報告影響下,中國發生了反右運動。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無數人被戴上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帽子,或關進監獄,或發配流放,或迫害致死。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揭開了蘇聯歷史上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序幕。
赫魯曉夫繼承的斯大林的經濟遺產是一副爛攤子,無論是農業經濟或者是工業經濟。在斯大林時代,由于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強迫農民實行集體化,農業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然而,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僅僅是將下放生產自主權給農民,而沒有進行土地所有制改革,更沒有對官僚政治機構進行改革。就是下放了的自主權,也沒有交到農民手中,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農村官僚的特權。
赫魯曉夫的工業經濟改革也是舉步維艱。他實行廣泛的分散制,以擴大企業的自主權。結果是,工人和農民的命運一樣,都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權力。廠長是工廠的主人,而工人仍然是被雇傭者。赫魯曉夫的工業改革未能激發起工人們的勞動熱情,更不可能改變蘇聯工業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狀況。
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赫魯曉夫沒有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也曾對官僚主義進行批判,對官僚主義犯罪進行制裁,但這些都是依靠個人權力進行的。他的改革沒有給人民帶來經濟上的實惠,也沒有給人民帶來政治上的權力。而他的改革卻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官僚集團對他的仇恨,人民群眾對他的不滿,為赫魯曉夫政治生命的終結埋下了伏筆。赫魯曉夫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的改革成了他失敗的罪證。1964年10月,企圖以個人力量戰勝官僚蘇聯龐大官僚體制的赫魯曉夫黯然離開了政治舞臺 。
赫魯曉夫改革結果及原因
結果:收效甚微。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沖擊了 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變 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只是原有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
原因:改革沒有結合國情;改革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改革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理論上準備不足;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破除 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