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改革內容是什么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時,蘇聯俄民族與非俄民族,蘇中央政府與各加盟共和國地方之間的矛盾已經悼念了相當激化的狀態。探究其之所以在此之前未爆發出來,是因為當時各共和國仍是由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在各民族之間列寧樹立起來的一個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還普遍地占據著人們的意識形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戈爾巴喬夫改革內容是什么?
基本簡介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了69年的紅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羅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這標志著列寧創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然而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關鍵是要既認真又科學地總結教訓。實際上,凡是有政治頭腦的人都在震驚之余思索著蘇聯演變的原因—為什么看起來那么強大而牢固的蘇聯共產黨和國家政權竟會未流血抵抗就頃刻瓦解?
蘇聯、東歐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蘇聯、東歐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確有西方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是蘇聯、東歐黨的領導者推行了一條錯誤的路線,錯誤的方針和政策,嚴重脫離了群眾所造成的。國內的因素,還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東歐、蘇聯的演變不是偶然的,戈爾巴喬夫新思維那一套也不是一下子產生的,從思想政治淵源來說,可以追溯到赫魯曉夫時期。
改革內容
(1)指導思想搞多元化
指導思想多元化,實質上是指蘇聯共產黨不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不再把共產主義作為蘇聯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否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用別的思想或主義作指導。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后推行的一套理論。
(2)政治上搞多黨制和議會政治
政治上搞多黨制和議會政治是戈爾巴喬夫全盤西化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內容。以所謂多黨制取代共產黨的領導,以議會制度取代蘇維埃制度。
因為無產階級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權益,如果實行多黨制,無疑意味著承認無產階級的分裂。其結果同樣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瓦解。
(3)經濟上搞私有化
蘇聯經濟改革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和改革開放一樣搞私有化,要從根本上改變當時蘇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當然,在改革的頭幾年,并沒有明確提出搞私有化。但隨著改革政策的失誤,經濟危機的加深,蘇聯領導人不僅沒有正確地總結教訓,反而把經濟搞不好的原因,除歸咎于無產階級專政的上層建筑外,還歸咎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因而逐漸形成了這樣的經濟改革思路,其基本出發點是:認為現在國家集中的資產過多,人民同國有制關系疏遠,職工沒有主人翁感和積極性,因而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所以要實行國有資產分散化和國營企業私有化,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混合經濟”的道路。
(4)軍隊建設上搞非黨化、非政治化
軍隊“非黨化”和“非政治化”是戈爾巴喬夫推行全盤西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俄羅斯民主和反政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