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畫家維米爾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荷蘭畫家維米爾。
維米爾簡介
維米爾(Jan Vermeer 或Johannes Vermeer,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稱為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最杰出的畫家,與倫勃朗(Rembrandt)齊名,他一生都工作生活在荷蘭瓷都戴爾福特(Delft)。他有時也被稱為戴爾福特的維米爾(Vermeer of Delft),或者楊范德梅爾(Johannes Van der Meer)。與倫勃朗一樣,維米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都有著透明的顏色、嚴謹的構圖、以及對光影的巧妙運用。 維米爾精細地描寫一個限定的空間,優美地表現出物體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實感與質感。維米爾這位在逝世以后被湮沒達兩個世紀的繪畫大師, 是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第三個重要代表。 荷蘭在十七世紀是歐洲經濟繁榮的強國,文化藝術相當發達,產生了哈爾斯、倫勃朗,在歐洲藝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維米爾是繼哈爾斯、倫勃朗之后獨樹一幟于十七世紀中期的大家。正值荷蘭的文化藝術逐漸喪失其民主傳統的時候、 荷蘭的德爾夫特市成為先進的藝術中心,而約翰內斯·維米爾就出生在這個城市并終其一生于此。然而這位偉大的畫家在生前雖曾為人所知卻一貧如洗,負債累累,正當年力強之時,卻又溘然長逝,只活了43 歲。
維米爾出生于荷蘭德爾夫特市一個經營客店兼販賣畫的中產階級家庭。據考證,他曾經向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弟子法布里烏斯學過畫。1653 年,他正成為故鄉的畫師,加入過公會,而且在1663、1669年兩次被選為公會的會長。根據 1663年一位國收藏家專程拜訪過維美爾求畫一事推斷,他在生前已經享有榮名,并且他在畫壇的地位也已為社會所認可。但是他的家庭經濟十分拮據,1672 年,他因負債累累而不得不出賣父親遺下的客店。
去世以后,還留下了一大筆債務。他生活的艱難大概和他的多子女有關,據說他有十一個孩子(一說十個,另一說為八個),生活十分貧困,有時不得不用油畫去抵償面包鋪的債務,如此窮困潦倒,使他作品流散嚴重。1675年,畫家參加了防御法蘭西軍隊的入侵而過度勞累,生活又陷于極端貧困,在貧病交加中,留下妻子兒女去世了,從此維米爾在荷蘭畫壇銷聲匿跡,他在世時沒有賣出過一張畫。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被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杜爾發現,并竭力尋求整理他的遺作公布于世,才使這位埋沒了近兩個世紀的偉大風俗畫家再度光照史冊,給了他以應有的地位。他被稱為“沉睡了兩個世紀的司芬克斯”,是“謎一樣的畫家”。他的生平也逐漸為人探索考證,始得知其概觀。
關于作品
他留下的畫,據專家們鑒定,共存34幅真跡,其余的三十多幅都是別人偽托的贗品。這34幅作品除少數肖像、風景和宗教畫外,絕大多數是描繪市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而且絕大部分以中產階級的家庭婦女生活為主,表現她們讀信、彈琴、織花邊、假寐以及種種雜務。
維米爾留下的風景畫非常少,但是每一幅畫都非常精致,為人熟知的有《代爾夫特的風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畫中,整個畫面完全把時間凝固了,無論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門前縫補的婦女,還是在路邊游戲的小孩,她們原本正進行的動作,在維米爾的畫筆下,完全停滯下來。在這幅畫前,我們的心靈得以沉淀,發出清淡的憂傷,我們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時間正悄然地劃過腳趾。
維米爾喜歡畫忙碌的仆人,像《倒牛奶的女仆》、《拿酒杯的少女》、《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盡管這些畫中的人物多是雇維米爾畫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樣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維米爾創造出來的畫面中,她們卻是那樣大方質樸,絲毫沒有做作之氣。維米爾雖一生以賣畫為生,艱難度日,但他并沒有因為金錢而貶低自己的藝術,每一幅作品都流露著他真實的內心。因為維米爾很清楚,他是在為自己畫畫,甚至在有些時候是為了堅持自己的創作意圖而不惜得罪畫商。在這些畫面里,維米爾大膽地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往往在畫面之一角設置一扇窗戶,那照射進房間的輕柔陽光讓整個畫面顯得清新自然。
維米爾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變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靜內心的思考,窺見了光輝中的棲居者,然后在畫面中表露出來,再穿透每一個觀者的心。
在今天看來,維米爾是一個優秀風俗畫家,更多時候也是一個陽光下的抒情詩人。我們揭開那細小的筆觸,透過繪畫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思”。那“思”的軌跡正是畫中閃動的光點,在細微處跳動,沉浸在我們的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