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國歌的歷史
《葡萄牙人》(A Portuguesa),是葡萄牙共和國的國歌。歌詞譜自Henrique Lopes de Mendonça,Alfredo Keil作曲。由于英國在19世紀末段下最后通牒挑釁葡萄牙,葡萄牙軍隊退出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之間的疆土,激起民族主義熱潮,故誕生這首富有戰斗力的歌曲。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葡萄牙國歌的歷史。
葡萄牙國歌歷史
19世紀末,正值葡萄牙共和運動興起,葡萄牙布拉干薩皇朝提出了粉紅地圖計劃,希望占領葡屬安哥拉和葡屬莫桑比克之間的英國殖民地(即今日的贊比亞全境 和 今日津巴布韋部份領土),并向本國百姓加重征稅,作為實行計劃的資金來源。
1890年1月11日,英國發出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全面放棄其粉紅地圖計劃。其后英方更派遺軍艦遠赴首都里斯本港口,威脅葡方若不下令撤走非洲莫桑比克及安可拉之間的葡萄牙軍隊,就會對里斯本開火。當時葡王曼努埃爾二世只得兩個月大,尚為年幼,而攝政官員又無法快速調動軍隊;結果令整個布拉干薩朝廷在英國的威脅下,唯有應允英方條件。
朝廷被迫接受英國的條件一事傳出,國內民眾嘩然、并發生騷亂;原本因征稅而一窮二白的葡萄牙民眾,對國王不滿的程度火上加油;令他們對君主制生疑,希望推翻王室,建立共和。
共和黨人作家Henrique Lopes de Mendonça有感于此作了一首詩,敦促他的同胞為祖國戰斗 (Pela Pátria lutar),并透過描寫海軍以稱頌國家,尤其是15世紀及16世紀。Alfredo Keil為此作曲,這首歌曲馬上深入民心,表達了葡萄牙人對葡萄牙當局向英國人俯首稱臣的不滿。
1891年1月31日,共和主義者在葡萄牙北部城市波爾圖發動革命,高唱此曲。后來革命被鎮壓,歌曲亦被取締。1910年10月5日,革命成功推翻布拉干薩王朝,廢除君主制,建立葡萄牙共和國。1911年,此曲正式立法成為葡萄牙的國歌。 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國歌地位被《義勇軍進行曲》取代。
歌詞
本曲的歌詞只包含Mendonça原詩中的第一段及重句,昔原詩的第二及第三段均沒有納入歌詞內;而歌詞重句中的第五句是"Contra os canhões marchar, marchar!",意為“冒著炮火前進,前進!”;但原詩卻是"Contra os Bretões marchar, marchar!",意為“冒著英寇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