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和廈門的歷史有什么關系嗎
廈門之戰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相較于廣州之戰、定海之戰等,廈門之戰一直鮮為人知,這與史學界缺乏相關研究有很大的關系。廈門之戰的激烈程度不輸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其他戰場,也涌現了不少悲壯的民族英雄。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鴉片戰爭和廈門的歷史有什么關系嗎,歡迎大家閱讀。
鴉片戰爭和廈門的歷史有什么關系嗎
廈門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840-1841年的三次廈門之戰,也是鴉片戰爭中的幾次重要戰斗。然而,史學界對于廈門之戰仍缺乏系統的研究,許多史學著作敘及于此,亦有一些史實錯誤。
三次廈門之戰分別在1840年7月、1840年8月、1841年8月,而且戰后條約中的五口通商條約要求中國開放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里面就有廈門。
鴉片戰爭在廈門戰死的總兵是誰
在第二次廈門之戰中總兵江繼蕓、副將凌志(滿族)戰死。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十日(1841年8月26日)晨,英艦隊乘潮入港,炮轟鼓浪嶼和廈門沿海陣地、村莊。廈門各炮臺守軍在江繼蕓指揮下,以猛烈炮火射向敵艦,一舉擊沉、擊傷英艦、船只6艘。英軍改變戰術,集中炮火猛擊左翼陣地,并在炮火掩護下分乘舢舨強行登陸,包抄各炮臺。江繼蕓一面指揮大炮還擊,一面組織陸勇堵截登陸英軍,用大刀、長矛與擁有精銳武器的侵略軍展開白刃戰,連續打退敵人5次進攻,斬殺無數。
正當愛國官兵浴血奮戰之際,3艘英艦在右翼鼓浪嶼登陸。我守軍雖頑強抵抗,鼓浪嶼還是淪于敵手。總督顏伯燾、劉耀椿和一批清兵只好撤離廈門,退守同安。在右翼陣地失守,自己陣地又陷入重兵包圍的嚴峻戰況下,江繼蕓衛國決心毫不動搖,組織所剩無幾的兵士與敵人又展開殊死肉搏,戰斗持續至日暮。面對蜂涌而來的敵人,身負重傷的江繼蕓且戰且退,直至懸崖絕處,投海殉國。
看了“鴉片戰爭和廈門的歷史有什么關系嗎”還想看:
1.林則徐與鴉片戰爭有什么關系
2.鴉片戰爭的歷史資料
3.鴉片戰爭的影響和啟示
4.鴉片戰爭的具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