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杰書
愛新覺羅·杰書(1645年-1697年),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孫,愛新覺羅·祜塞第三子,康熙族兄(堂哥)。順治六年(1649年),次兄愛新覺羅·精濟逝世,杰書襲爵封為郡王。
降耿精忠
康熙十三年六月,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率軍前往浙江,剿耿精忠,隨軍有固山貝子傅喇塔,賴塔、副都統喇哈、紀爾他布參贊軍務。同年九月,杰書抵浙江金華,耿精忠已攻占浙江南部溫州、處州等地。不久,耿部下都督徐尚朝率五萬大軍攻金華,進犯浙江腹地。杰書命都統巴雅爾、副都統馬哈達迎拒,殺吳榮先,殲敵二萬。十二月,徐尚朝率五萬兵進攻金華城南十二里莊,巴雅爾與總兵陳世凱拒戰,破敵于積道山,收復永康、縉云二縣。杰書于上虞縣敗方懋功;于義烏、武義敗馮公輔,并收復二縣。
十四年,杰書遣副都統馬哈達、總兵官李榮于桃花嶺擊敗沙有祥,收復處州。又遣副都統穆和林等收復仙居城。十五年,杰書兵進浙江,直搗福建,此時鄭經占據漳州、泉州,耿軍糧餉不足。同年九月,收復建陽,招降建寧、延平二府。耿精忠大勢已去,派兒子耿顯祚見杰書,告知愿降之意。不久,耿精忠親自到杰書軍前投誠。十月,杰書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亂。
打敗鄭經
康熙十五年十月,鄭經部將許耀率三萬兵攻福州。杰書派都統拉哈達率兵大敗鄭軍,收復寧化、清流、長汀等七縣。十六年正月,拉哈達、賴塔等在白茅山、太平山等地連敗鄭軍,收復興化府。二月,收復泉州、漳州二府,福建大部平定。四月,杰書沿用“剿撫并用”方針,修書一封,招撫退守廈門的鄭經。鄭不歸降,杰書準備進剿,又薦漢軍旗人姚啟圣為福建總督。十九年,鄭軍潰敗,廈門、金門、銅山先后被清兵收復,鄭經率殘部逃回臺灣。
史書記載
康良親王杰書,祜塞第三子。初襲封郡王。順治八年,加號曰康。十六年,襲爵,遂改號康親王。康熙十三年六月,命為奉命大,率師討耿精忠。師至金華,溫州、處州已陷。精忠將徐尚朝以五萬人犯金華,王令都統巴雅爾、副都統瑪哈達迎擊,破之。尚朝復來犯,巴雅爾會總兵陳世凱破賊壘積道山,殲二萬馀,復永康、縉云。精忠將沙有祥踞桃花嶺,梗處州道,瑪哈達率軍擊之,有祥潰走。十四年,復處州及仙居。尚朝等猶踞宣平、松陽,屢窺處州。都統拉哈達偕諸將御之,破賊於石塘,於石佛嶺,於大王嶺東隴隘口上套寨、下五塘諸地。詔寧海傅喇塔自黃巖規溫州,趣杰書自衢州入,杰書疏言:“處州有警,兵單不能驟進。”上諭曰:“王守金華,將及二載,徒以文移往來,不親統兵規剿,賊何自滅?宜刻期進取。”
十五年,自金華移師衢州,精忠將馬九玉屯大溪灘拒師。杰書督諸將力擊之,伏起,刃相接。杰書坐古廟側指揮,纛為火器所穿,衛兵負扉為蔽,杰書談笑自若,諸軍皆踴躍奮擊,精忠兵大敗,溪水為赤。杰書令偃旗鼓,一日夜行數百里,乘月攻克江山,進徇常山,次仙霞關。
精忠將金應虎收舟泊隔岸,師不得渡。令循灘西上,視水淺亂流,涉。精忠兵不戰,潰,應虎降。進拔浦城,檄精忠諭降。師復進,拔建陽,撫定建寧、延平二府。精忠遣其子顯祚迎師,杰書承制許以不死,精忠出降。十月,師入福州,精忠請從師討鄭錦自贖,入告,詔許之。錦將許耀以三萬人屯烏龍江南小門山、真鳳山,杰書遣拉哈達等擊走之。疏言:“精忠從師出剿,其弟昭忠、聚忠,宜留一人於福州,轄其屬。”又言:“福建制兵已設如額,精忠所率兵不少,左右兩鎮兵可并裁去。溫州總兵祖弘勛、藩下總兵曾養性,宜別除授。”上命昭忠為鎮平,駐福州,馀并如所請。杰書遣兵敗錦將吳淑於浦塘,復邵武。
師復進,泰寧、汀州及所屬諸縣皆下。十六年,拉哈達敗錦軍于白茅山、太平山,破二十六壘,克興化,復泉州、漳州。奏入,詔褒杰書功。杰書令拉哈達等率兵與精忠進次潮州,規廣東。錦兵陷平和,逼海澄,副都統穆赫林等守御越七旬,援不至,與長泰并陷。杰書請罪,詔俟師還議之。錦兵復破同安、惠安,杰書遣軍討復之,并復長泰,破敵於柯鏗山、萬松關,又遣別將破敵江東橋、石衛寨。十八年,戰郭塘、歐溪頭,屢破敵。敵犯江東橋,擊卻之。副都統吉勒塔布敗敵鰲頭山,沃申克東石城。十九年,沃申撫定大定、小定、玉洲、石馬諸地,克海澄。水師提督萬正色克海壇,拉哈達等克廈門、金門,都統賚塔克銅山。錦以殘兵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