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漢鐵路借款續約》的歷史
1900年7月13日,清政府駐美公使伍廷芳在美國華盛頓簽訂了《粵漢鐵路借款續約》26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粵漢鐵路借款續約》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粵漢鐵路借款續約》的歷史:
1898年4月14日,清政府駐美公使伍廷芳與美國美華合興公司在華盛頓簽訂《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十五款。1900年7月13日又簽訂《粵漢鐵路借款贖約》26款。
兩次合同的主要內容為:借款總額美金4000萬元,年息5厘,9折實付,償還期50年,以鐵路財產為擔保;工程由美華合興公司承包,路成后每年給股份凈利五分之一;借款本利未還清前,由美代為經理。1905年8月29日,在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下,議定了贖回該路權利的合同。
1900年7月13日,《粵漢鐵路借款續約》在華盛頓簽字。1879年,湖南、湖北、廣東三省紳商倡儀集股修筑粵漢鐵路,呈請設立湘粵鐵路公司,張之洞與盛宣懷反對。
在奏請向美國借款獲準以后,盛宣懷立即通知駐美公使伍廷芳與美國草簽《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借款400萬鎊,年息五厘,九扣,鐵路財產作保,借款期限30年。
借款期內鐵路由合興公司建筑和經理,合興公司有添建支路之權。如果與比國公司訂立的蘆漢鐵路合同作廢,該鐵路亦歸合興公司承建,清政府如在鐵路附近采煤,應允許合興公司勘查開辦。1899年,合興公司代表來中國議立正約,并提出在韶州、衡州、郴州等處開礦,引起鄂、湘、粵三省地方不滿。
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出面干涉,揚言粵漢鐵路“美國必辦,斷不能讓他人”,于是《奧漢鐵路借款續約》得以在華盛頓簽字。續約將借款金額增至4000萬美元,并有兩條主要補充:第一,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路權,規定建筑萍鄉、岳州、湘潭等支線,并速造淥口至萍鄉路線,從而使美國奪得沿線礦權;第二,粵漢鐵路及支線所經過地區不準筑造與干線、支線平行的鐵路。
相關人物介紹:
1、伍廷芳,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 (1842年1月30日~1922年6月23日),法學博士,律師,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學家,本名敘,字文爵,號秩庸,后改名廷芳,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洋務運動開始后,1882年進入李鴻章幕府出任法律顧問,參與了中法談判、馬關談判等,1896年主持修訂法律,提出了包括刪除酷刑、實行陪審和律師制度等一系列先進主張,1917年赴廣州參加護法運動,任護法軍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廣東。陳炯明叛變時,因驚憤成疾,逝世于廣州。
2、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貴州興義府人。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領,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范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并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3、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漢族,祖籍江陰,出生于中國常州,死后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干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范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他熱心公益,積極賑災,創造性地用以工代賑方法疏浚了山東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