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三國時代
朝鮮三國時代(삼국시대)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間占據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高句麗(注:不同于高麗)、百濟、新羅。7世紀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開啟了統一新羅時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朝鮮三國時代。
朝鮮三國時代背景
在三國時代之前,中國東北和朝鮮存在的小國包括 東濊、 沃沮、 扶余、 伽倻(42年-562年)、 于山國、 耽羅等國。三國時代前,百濟和新羅的始祖兼并了 三韓( 馬韓、 辰韓和 弁韓)等各部落群族,從而擴張領土最終建國。高句麗統一了扶余、沃沮、東濊和其他小國,占據了朝鮮北部和東北部分地區。3世紀時,三個國家發展成熟,形成三雄爭霸的局面。
朝鮮三國時代中的高句麗
高句麗(前37年-668年),又叫高句驪、句麗、句驪,位于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國家,在 衛滿朝鮮的隕落后以鴨綠江流域的卒本扶余為基礎立國,擺脫玄菟郡的控制,并迅速向周邊擴張。313年,高句麗美川王侵略樂浪郡控制整個朝鮮半島北部。很多記載都表明高句麗很可能是三國中最先在漢四郡北部建立起來的國家。高句麗是三國中最大的國家,歷史上有許多都城,在鴨綠江的上游區域就有2處都城,最后定都 平壤。建國初始,國土位于今中國境內,但隨著313年侵略樂浪郡逐漸擴張,延伸至今朝鮮半島的部分地區。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受到中國的影響,在372年將佛教定為國教。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之后的一個世紀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鮮半島強勢的實力,控制了今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及今中國東北的 遼東半島。此后,中國隋唐年間,高句麗不斷與中原王朝交戰,開始不斷陷落,668年為唐朝與 新羅聯軍所滅。
朝鮮三國時代中的百濟
百濟(前18年-660年)又稱南扶余,是古代 扶余人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原 馬韓地區建立起來的國家。百濟的統治階層與 高句麗人同屬于中國的扶余人而朝鮮半島南部的的 三韓人卻是另一不同的民族。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公元前 1世紀由扶余人百濟部所建,660年被唐與新羅聯軍滅亡。統治范圍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北境先與漢 樂浪郡,后與高句麗接壤,東與新羅為鄰。都城先在慰禮城,后相繼遷都廣州、熊津、泗沘城。
朝鮮三國時代中的新羅
新羅(公元前57年~935年), 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新羅最初由辰韓樸氏家族的 樸赫居世居西干創建。660年和668年,新羅聯合唐朝先后滅亡百濟和高句麗。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后,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 大同江以南地區,稱為統一新羅。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 后三國”。935年,“后三國”被 高麗統一。
朝鮮三國時代中的其他國家
朝鮮三國時代之前及期間內,存在著其他的一些小國:
伽倻,最終為新羅所吞并。
東濊、沃沮、扶余,皆被高句麗所滅。
于山國,附屬于新羅。
耽羅,附屬于新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