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文人有哪些人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后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那么三國時期的文人有哪些人?
三國時期的文人
三國時期是名士名將縱橫的時代,當時的杰出文人有很多。那么三國時的著名文人和代表作有哪些呢?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后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古樸蒼涼的風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華洋溢,曹丕著有文學評論《典論》,導致文學開始自覺發展。曹植具浪漫氣質,著有《洛神賦》等文。建安七子與蔡琰、楊修等人關心現實,面向人生。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漢末以來的社會變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正始文學時期,由于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莊,好玄學,對于社會現實,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執著,持比較沖淡的態度。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詠懷詩》尚繼承“建安風骨”,敢于面對司馬氏政權,其文學都有鮮明的特色?!段男牡颀垺诽岬?ldquo;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皆為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
東吳作家有張纮、薛綜、華覈、韋昭等。張纮為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為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覈則是孫吳末年作家。蜀漢作家有諸葛亮、郤正、秦宓、陳壽等。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其文彩雖不如他人艷麗,然而內容淺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決心。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游》,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的人,如:許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漢后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于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東漢末年亦有研究纖圖、術數的學者,如:任安、周舒,之后出現了周群、杜瓊等人。
三國時期文學介紹
正始文學時期,由于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莊,好玄學,對于社會現實,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執著,持比較沖淡的態度。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詠懷詩〉尚繼承“建安風骨”,敢于面對司馬氏政權,其文學都有鮮明的特色。《文心雕龍》提到“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皆為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
孫吳作家有張纮、薛綜、華核、韋昭等。張纮為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為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核則是孫吳末年作家。蜀漢作家有諸葛亮、郤正、秦宓、陳壽等。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其文彩雖不如他人艷麗,然而內容淺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決心。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游〉,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的人,如:許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漢后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于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 東漢末年亦有研究纖圖、術數的學者,如:任安、周舒,之后出現了周群、杜瓊等人。
三國時期有名的史學家有王沈、魚豢 、韋昭及陳壽。王沈的《魏書》被史學家劉知幾評為“其書多為時諱,殊非實錄”,這跟他親附司馬氏勢力,打壓魏帝曹髦有關,故該書的參考價值也相對較低。韋昭善寫史,著有〈吳鼓吹曲十二曲〉,內容為整部孫吳發展史,與繆襲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南北相對。他又著有《吳書》55卷等。陳壽編寫的《三國志》為“前四史”之一。他參考《吳書》及魚豢撰寫的《魏略》等資料,采三國并述的方式,創新紀傳體史書的寫作模式。雖仍有不足之處,但實是研究三國歷史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