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輔政的經過及影響
伊尹是一位治國名臣,輔佐商湯王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要求官吏一定得勤勤懇懇地工作,必須作出顯著的成績,否則將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于罰作奴隸。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胡作非為,使得商初社會比較穩定,經濟發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伊尹輔政的經過及影響,希望對你有用!
伊尹圖片
伊尹輔政的背景
夏朝的最后一個君主叫桀,是個暴君。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軍隊占領了夏朝的首都(洛陽地區),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商王朝。湯又叫成湯或成唐,后人也叫他商湯,甲骨文記載他叫大乙。
商湯消滅夏王朝后在3000諸侯的擁立下稱王,宣告商王朝的建立,他從殘暴的夏桀身上吸取教訓。一心為老百姓做好事,趕走阿諛奉承的殲臣,重用忠心為國的大臣,商湯這一系列的舉動深受各地諸侯的歡迎,使商朝日益興旺起來。
當時,商湯重用了一個叫伊尹的人。伊尹是被賣到有莘國(今開封陳留一帶)的奴隸,是被商湯的左相仲虺推薦給湯的。當時求賢若渴的湯,立即派人帶著聘禮到有莘國去請伊尹,但有莘國的國君害怕伊尹被商國請回去后對自己不利,就找了個借口把伊尹抓了起來。
商湯知道后十分失望,后來仲虺想了一個辦法,建議湯向有莘國君求婚,讓伊尹作為有莘國的陪嫁奴隸,和有莘國君的女兒一起到商國來。一切進行得很順利,伊尹到了商國后,湯就封他為右相,和仲虺共同策劃處理國家大事。
伊尹輔政的過程
輔佐商湯到仲壬
商湯僅在位13年,便離開了人世。商朝的王位繼承制是兄終弟及,沒有弟弟時才傳位給兒子。商湯沒有弟弟,他死后應當傳位給長子太丁,可是太丁比他的父親商湯死得還早,所以按制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繼承王位。外丙繼位3年就死了,又由外丙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4年死去,于是,右相伊尹便以開國元老的身份決定,讓太丁的兒子太甲繼承了王位。太甲是商湯的孫子。
輔佐太甲
太甲繼位,宰相伊尹輔政,伊尹一連寫了3篇文章讓太甲閱讀,教他學習怎樣做一個好君主。其中一篇的題目是《肆命》,專門講如何分清是非,對什么事情應當做,什么事情不應當做,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還有一篇叫《徂后》的文章,講的是商湯之世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遵照祖先制定的規矩行事,不能亂來。
太甲執政的頭兩年,遵照著祖宗的遺訓,不敢違反。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認為自己是一國之主,一切都應當自己說了算,不愿意讓那個奴隸出身的宰相伊尹牽著鼻子走了。他由著自己的性子,不把伊尹和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放在眼里。他任意欺壓百姓,強征暴斂,弄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伊尹侍奉太甲,率領諸侯百官祭祀先王商湯,宣講商湯的大功大德,告誡太甲重視天命,當好國君,遵守先王法典,太甲不聞不理。
太甲變壞了,伊尹自然不肯容忍。伊尹對群臣說,嗣王這樣就是不義,決不允許他的習慣隨生性養成。他先是勸諫提醒太甲對自己的行為要多加檢點。但是太甲一點也不聽話,伊尹以國家利益為重,大膽地把太甲趕下臺,放逐到商湯的墳墓所在的桐宮(今偃師老城東北)。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沒有另立新王,自己暫時管理國家大事,親自處理朝政。
太甲被放逐到桐宮,早晚看到的是他祖父商湯的陵墓。商湯雖為商代開國之君,可墳墓卻修得非常簡陋,墓地上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宮室桐宮,供一年一度的祭祀之用。守墓人知道太甲是因為不守祖宗的制度,才被放逐到桐宮的,就每天給太甲講述當年商湯創業的故事,以及商湯制訂的種種規矩,教育太甲應當以自己的祖父為榜樣,不要做敗家子。太甲以祖父為鏡子,仔細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越來越覺得自己過去做得不對,就下決心痛改前非。他先是在桐宮這個小范圍里把事情辦好,還關心守墓老人,盡自己的最大能力,管理好祖父的陵園。
三年過去了,太甲在桐宮的所作所為,早已有人報告給伊尹了。伊尹覺得年輕的太甲確實悔過自新了,便帶領文武大臣,從桐宮迎接太甲回到亳都,鄭重其事地把國家政權交還給他。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后,接受過去沉痛的教訓,小心謹慎地遵照祖宗的規矩辦事,在伊尹等大臣的協助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商王朝這個奴隸制國家逐漸繁榮強大起來。
太甲死后,伊尹認為太甲能以失足為鑒,早朝晏罷,勤政惜民,遵循湯制,治國有方,商朝逐漸繁榮,不失為一代明君。因此尊太甲為"中宗"。據說伊尹活了一百余歲,卒于太甲之子沃丁八年,死時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還作了一篇文獻《沃丁》贊頌伊尹的功德。
伊尹輔政的影響
在伊尹輔佐下商朝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而官吏也勤勤懇懇地工作,作出顯著的成績,沒有勤政的官吏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于罰作奴隸。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胡作非為,使得商初社會比較穩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伊尹輔政的評價
歷經五朝、輔政三代四朝的伊尹樹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對商王朝的建立、鞏固和繁榮,立下不朽功勛。他死后,太庚、小甲、雍己、太戊幾代商王都任用他的兒子伊陟為相,伊陟之弟伊奮亦官居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