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自囚的最后結果
羑里,古地名,又稱羑都,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遺址。羑水經城北東流。為商紂囚禁周文王的地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羑里自囚的最后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羑里自囚圖片
羑里自囚的起因
司馬遷曾在《報任安書》書說到:“文王拘而演周易。”說的就是“羑里之囚”的典故。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并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羑里自囚的結果
西伯侯姬昌自然不是因為“聞之竊嘆”而被拘,周文王作為商族的領袖,帶領著西部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自然引起了商王帝辛的猜忌,于是拘文王于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64卦、384爻,并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后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羑里之囚的故事。后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
羑里自囚的后續
明《河南通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后人因建廟焉。歲時有司致祭,3歲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湯陰縣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羑里城。元大德(1297-307年)年間,邑人許儀重修。“之后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縣尚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撫魏有本、天啟三年(1623年)知縣楊樸、清順治八年(1651年)知縣楊藻鳳、雍正九年(1731年)知縣楊世達均有修葺。如今大殿及塑像、觀景臺、玩占亭、洗心亭和刻有”文王之聲“的大鐘等均無存。
羑里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說這樣有鼻子有眼的故事不該有假,但是羑里之囚的故事卻產生了爭議。
羑里自囚的爭議
這件事的爭議要從商王帝辛的人物爭議開始說起。文王被囚一事,歷來被當作紂王殘暴的一大罪狀。按說商王殘暴,忌憚姬昌而囚之于羑里,但是文王卻在被囚期間著作了《周易》。如果拿司馬遷受刑而作《史記》來類比的話,好歹司馬遷是受了宮刑的折磨,而文王似乎并未遭受太大的折磨。這一點從周人并未宣傳文王在獄中受到何種虐待也可看出。從周人不遺余力的詆毀商王帝辛來看,如果文王真的受虐待,周人是不會放棄這個攻擊紂王的機會的。
《中國古代史》中寫到“商王朝要全力對付東夷,為了穩定后方,又把他釋放了”。《淮南鴻烈解十二》中記載文王出獄之后,紂王“殺牛而賜之”。后來帝辛還給文王封官授權,我們可以揣測帝辛有拉攏安撫姬昌之意,但也不難看出,文王借征伐之權,行戰略包圍之實。甚至這些都引起了大臣的不滿,朝廷既然已經察覺,就說明帝辛并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對文王應該是一種信任的心態,但是文王的做法卻顯得有些不義。
連毛澤東在評價帝辛的時候,也認為帝辛是個有才干的人,而那些講壞話的都是周朝人。所以,后人在點評羑里之囚時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周文王的確潛心研究了《周易》之書,但是要以羑里之囚這件事來作為證明帝辛殘暴的理由之一,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