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的功績就在于,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倉頡造字的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為“造字圣人”。今白水縣城西北35華里史官村有倉頡墓、倉頡廟,倉頡廟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廟內有古柏50余顆,居三大古柏群之一,史學家認為倉頡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學家也認為白水才是倉頡造字的發源地,因為“源泉”的泉字分開來就是白水。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8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還有李煜。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后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以“羊馬蹄印”為源靈感。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并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
倉頡廟
倉頡廟位于陜西渭南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史官鄉,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建。倉頡廟北屏黃龍山,南臨洛河水,占地17畝,創建年代不詳,據《倉頡廟碑》記載,漢延熹五年(162年)已頗具規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白水倉頡廟是中國唯一僅存的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同類遺跡中唯一的國保單位,也是唯一兼有紅色文化的單位,西北野戰軍指揮部舊址就位于倉頡廟內。
看了“倉頡造字的傳說”還想看:
1.倉頡造字
2.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
3.傳說:倉頡是怎么造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