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的故事介紹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倉頡書僅有28個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倉頡造字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倉頡介紹
倉頡(黃帝時期造字史官)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圣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于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籍貫爭議
倉頡的籍貫,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明一統志·人物上古》亦記載:“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另一說陜西白水縣陽武村人。
倉頡造字的故事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目、屯里食物的多少。牲口、食物的儲藏量在逐漸增加,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錯呢。這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
移,移到頭頂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里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么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么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涂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么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倉頡一聽,心里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而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了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懇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使,才定下來,然后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倉頡把異體殊形的文字統一起來,使它系統化、整齊化,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之后,效法倉頡推行“書同文字”,強制對文字進行大規模的整理和規范。《說文·序》中記載,秦統一之前,“分為七國”,各國之間“言語異聲,文字異形”。一統后,“隨想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朝統一和簡化文字,采用小篆。由此可見,文字的發明和流傳,不是一人之力和一時之功所能完成的,承載著更多祖先的智慧,歷經反復篩選,最終走向規范化,被人們所接受。倉頡作為漢字的發明者,僅是諸多的為漢字發明做出貢獻的“智者”的代表和象征。
《世本·作篇》:“天雨粟,鬼夜哭”,《鶚冠子·王鐵》宋人陸佃解說:“《傳》曰:‘天雨粟,鬼夜哭’,方是之時,至德衰矣。”倉頡造字之前,“至德玄同”,而倉頡造字之后,“至德衰矣”。因此,倉頡發明文字,堪稱驚天地、涕鬼神的壯舉。
倉頡書僅有28個字,傳說是由倉頡所寫,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不過,許多學者懷疑它是西漢人劉歆所作,例如早在明代就有學者指出“世所傳‘倉頡書’者,俱后人偽托,無足征信。”也有人認為它是古人用古彝族文字寫的一篇祭文。究竟“倉頡書”是誰寫的,講的是什么內容,還有待研究。目前從實物考知最古的文字是甲骨文,夏代以前不得而詳。
看了“倉頡造字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倉頡造字的主人公是誰
2.倉頡造字
3.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
4.倉頡造字兒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