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失印服漁翁的傳說
龍王,神話傳說中在水里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龍王失印服漁翁的傳說,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龍王失印服漁翁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門還是個荒涼的茅草崗,只住著一家姓沈的老漁翁,帶著妻子兒女,每天靠出海捕魚勉強維持生計。
一天,老漁翁搖著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網又一網,網網都是空的。眼著天色漸漸的黑了,風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險。但想想家里老小還在挨餓,老漁翁又遲疑了。正在他為難的時候,抬頭望見不遠處的海面上,有群海鷗在盤旋翻飛。憑著多年捕魚的經驗,有海鷗出沒的地方準有魚群。
老漁翁連忙駛船過去,撒了一網,誰知又是空。老漁翁好不喪氣,不由得皺起眉頭。正想收拾網具回家,突然發現網袋里有件東西在閃閃發光。掏出來一看,原來是顆雕刻精致的玉石印章。印面刻著些彎彎曲曲的字,不知是什么意思。一條金龍盤繞在印章周圍,光彩奪目,龍頭從上端伸出來,嘴里含著一粒雪亮雪亮的珠子。說也奇怪,那大海經珠光一照,霎時間風也息了,浪也平了,船駛在海里平平穩穩。啊!這印章還是件寶貝哩!老漁翁把印章揣進懷里,興沖沖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老漁翁在茅草崗頂上搭一座棚,把印章掛在棚里。茅草崗周圍海面頓時風平浪靜。漁民們發現這塊好地方,紛紛來安家落戶,茅草崗從此有了生氣。
原來這顆玉石印章是玉皇大帝賜給海龍王敖廣的鎮海印章,那龍口里含著的是一顆定風珠。那天,青龍三太子私帶寶印出宮游玩,不小心失落了,恰巧被老漁翁撈到。龍王不見了寶印,又驚又怕又急,擔心被玉帝得知,去了王位不算,還要下獄治罪。急得他坐臥不安,茶飯無心,一邊趕緊派遣蝦兵蟹將四處找尋,一邊喝令衛士把惹禍的青龍太子困綁起來,責打一頓,聽候處置。
且說龍王手下的那些蝦兵蟹將,東尋西找,把東海大洋的每個角落都找遍了,功見寶印的蹤影。有個特別細心的蟹,他在大海里轉來轉去,忽然發現茅草崗周圍海面有點異樣。探頭一著,只見茅草崗上有一顆金光四射的寶印,急忙回宮稟報。
龍王聞報,立即點召三軍,帶了青龍三太子,親自前去取印。水族們踩波踏浪向茅草崗涌來,霎時間天昏地暗,惡浪滾滾,潮水嘩嘩地一個勁兒猛漲。
老漁翁一看情勢不對,邀集眾鄉親攀上崗頂,把掛著寶印的草棚團團圍住。
仗著鎮海寶印的神威,潮水才沒有派上崗頂。龍王見此計不成,大為震怒,跳出海面來喝道:
“何方刁民,膽敢取我龍宮寶物,還不快快獻上來!”
老漁翁朗聲答道:
“東海龍王!你平時興風作浪,毀我漁船,傷我鄉親,不讓大家過安定日子。今日寶印落在我們手里,豈能輕易還你?”
龍王聽了,氣得胡須都翹起來:
“好哇!你不還印,我叫你們一個個葬身大海!”
說罷,大口一張,直朝崗上噴水。老漁翁不慌不忙取寶印在手,高高舉起,大聲道:
“你再不講理,我把寶印砸啦!”
這一下把敖廣嚇住了,連連擺手道:
“莫砸!莫砸!怪我一時魯莽,老丈你要見怪,只要你還我寶印,水晶宮里的珍寶由你挑選。”
老漁翁冷笑一聲道:
“我們捕魚人,不稀罕你龍宮珍寶!”
“那那那……那你要什么?”
“還你寶印不難,需依我三件事情。”
事到如今,龍王無可奈何,只得拱著手道:
“哪三件,請講。”
“第一件,從今以后不準興風作浪,禍害漁家。”
“依得依得。”
“第二件,潮漲潮落須有定時,不能反覆無常。”
“依得依得。”
“第三件,每日獻出萬擔海鮮給我們漁家。”
“這個……一每日獻萬擔海鮮,龍王實在心痛,但為了取印,只得點頭道:
“也依得,也做得。”
龜丞相立即擬就圣旨一道,當眾宣布從今以后每天在烏沙門和洋鞍海面送海鮮萬擔給漁家;每日早晚兩潮,每月初二、十六起大潮,但潮水不得漲過老漁翁家的門檻。
龍王宣旨畢,即令龜丞相上前取印。老漁翁用手一擋,問道:
“既然如此,有何為憑?”
龍王冷笑道:
“我堂堂東海龍王,言出如山,還會失信于你嗎?真是人小看我了!”
老漁翁想了想說:
“小看也好,大著也好,我看就以定風珠為憑吧!說罷,從龍嘴里取出定風珠,把印章交還給龜丞相。
龍王取印心切,只得忍痛割愛,于是就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這一瞪還不要緊,可把青龍三太子嚇壞了。他心驚肉跳,只怕以后的日子難過,便倏地竄上天去,吼叫一聲,招來它的拜把兄弟白虎。青龍和白虎張牙舞爪地撲向老漁翁,欲要奪回定風珠。
老漁翁見他們來勢兇猛,急忙拿出定風珠,狠狠地朝向青龍和白虎打去。只聽得撲通一聲,那青龍被定風珠打落在茅草崗東邊,化作一座小山,成了如今的青龍山;那白虎打落在茅草崗西邊,也化作一座小山,就是今天的白虎山。那顆定風珠,掉落在南邊海中,變作一座小島,就是現在的魯家峙。
從此,茅草崗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面又有魯家峙作屏障,成了天然的漁港。烏沙門和洋鞍漁場,四季魚汛不絕,漁港變得愈來愈興旺。為了紀念這位姓沈的老漁翁,漁民把這塊地方叫做“沈家門”。
煮海治龍王的神話傳說: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個小島上遍地埋著黃燦燦的金子,所以人們稱它“金藏島”。
后來,這滿島藏金子的消息被貪得無厭的東海龍王知道了。他為了獨吞這滿島藏金的寶地,竟調遣龍子龍孫、蝦兵蟹將,漲潮的漲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島撲來。眨眼間,惡浪滔天,狂風大作,金藏島上樹倒屋坍,人們呼爹哭娘,一派凄慘景象。
金藏島東首有座紡花山,山上住著一位紡花仙女,她目睹東海龍王無端作惡,殘害百,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輕輕一拂,漫上山來的滾滾潮水、滔滔巨浪,就嘩的一聲向后倒退了。金藏島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紛紛逃往紡花山避難。
紡花仙女搖身一變,化作一位白發蒼蒼的百歲阿婆,拄著拐杖對大家說:“龍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隨我把花來紡。紡花織成漁網,下海斗敗龍王!”
大家聽了百歲阿婆的話,不論男女老少都來紡花織網。紡呀織呀!織呀紡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織出了一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
漁網織成了,派誰下海丟斗龍王呢?人群中跳出一個小孩,拍著胸脯說:
“我去!”
鄉親們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涼了半截。海生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乳氣還未脫,穿著開檔褲,怎能下海斗龍王?紡花仙女卻樂呵呵地說:
“下海斗龍王,貴在有膽量,就讓海生去吧!”
接著,她拿出一套金線衣,給海生穿上,又向海生傳授了斗龍的秘訣。
海生穿上金線衣,頓覺全身一陣酥癢,他遵照紡花仙女的囑咐說了聲:“大!”渾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塊塊鼓了起來,越來越大,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力大無窮、頂天立地的巨人。眾鄉親一個個著得目瞪口呆。這時,海生毫不費動地拿起那頂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線漁網,辭別紡花仙女和眾鄉親,邁開大步,奔下紡花山,撲通一聲跳進了汪洋大海。
誰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為他讓路。原來海生穿的金線衣是紡花仙女特地為他編織的避水寶衣呢!
不一會兒工夫,海生來到海中,取出金線網往下一拋,說聲:“大!”那網??天蓋地撒向大海。萬萬想不到,第一網收起,就擒住了東海龍王的護寶??狗鰻精。海生聽紡花仙女說過,只要擒住狗鰻精,就可得到煮海鍋;有了煮海鍋,就能保全金藏島。他開心極了,命令狗鰻精快快交出煮海鍋來!
金線網越縮越小,被罩在網中的狗鰻精痛得死去活來,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帶著海生到東海龍宮的百寶殿去拿煮海鍋。
百寶殿金光萬道,殿內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滿了奇珍異寶。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單單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鍋,就急匆匆回紡花山來了。
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紡花仙女的指點,在海邊支起煮海鍋,舀來一勺東海水,燒旺一堆乾柴火,哺哩咱啦煮起來。煮呀!煮呀!一炷香過去了,煮得海水冒熱氣;二炷香過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拄香過去了,煮得東海龍王老老實實浮出水面,后面跟著一幫氣喘噓噓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直喊饒命!
“退潮息浪,還我金藏。否則,我就煮爛你這個海龍王!”
東海龍王連連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島終于又露出水面重見天日。
誰知,等海生端開鍋,熄了火,海龍王又突然漲潮鼓浪,一個浪頭將煮海鍋卷得無影無蹤了。
“怎么辦?”海生急得直跺腳。這一腳非同小可,跺得地動山搖!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來,紛紛飛向海岸,落在灘頭。眨眼之間,??成了一到金光閃閃的大海塘,任憑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紋風不動。
自此以后,海龍王再也不敢來掀風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藏金島”也被人們改稱為“金塘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