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的歷史傳說
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又稱"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玉皇大帝的歷史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玉皇大帝的歷史由來
玉皇大帝(the Yuhuang God):全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云宮九穹歷御萬道無為通明大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稱“玉皇”或“玉帝”,尊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等,俗稱天公(天公祖)、玉皇上帝、老天爺等,居住在玉清宮。他是中國最大的神祇,為眾神之皇。
“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非神為道而不能成。“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非道之德而不能為。道孕育為無為,德仁義而有為。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聞道有先后,得道有高低,神仙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皆濟世度人為宗旨。在中華文化中,玉皇大帝被視為宇宙的無上真宰,三界內外、十方、四生、六道的最高統治者。因他有制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岳之神權,所以眾神都列班隨侍其左右,猶如皇帝與公卿。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仙、佛、圣和人間、幽冥之事。
玉皇大帝的來歷傳說
傳說一
據明末清初人徐道所著《歷代神仙通鑒》(一名《三教同原錄》)卷一中記載:至昊天界,有國名光嚴妙樂國,其國王名凈德時王,妻寶月光王后,惟以仁慈側隱加之國人,躬行五嶺未嘗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災害不興。但以年老無子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誠心向道。勇猛黃老(即中黃子,初開天地時五老之一)曰:因緣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虛至真之氣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為三才之圣,上真以為如何?黃老點頭,即將碧玉瑤光如意吹口真氣此乃天外靈寶,遂變一嬰孩身。這時凈德時王在寢室中忽見祥光照耀宮殿,作百寶色。有許多儀仗,護一九龍輦,浮空而來,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兒面園耳大,眉清目秀,遍體毫光罩定。國王與王后心甚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二真曰:下愚無嗣愿乞此孩為子,伏惟哀潤聽許。黃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證無極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國王上前拜領,二真從寶椅中托出遞給,國王雙手來接,重如山岳,掙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覺,是一夢,急召王后言之,所見相同。至此后,國王精神倍長,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國修道,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如來。又經十萬劫,方證玉帝,總執天道之神。
傳說二
據明刻本《搜神記》(東晉史學家干寶著)載:“按圣紀所載云:往昔去世有國名號光嚴妙藥,其國王者名曰凈德。時王有后,名寶月光。王乃無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將老而無太子,身若崩滅,社稷九廟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詔諸道眾,于諸宮殿依諸科教懸諸蓋,清凈嚴潔廣陳,供養六時行道,偏禱真圣,已經半載,不退初心。忽一夜,寶月光皇后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金姿玉質清凈之,駕五色龍輿,擁大景旌施蔭,明彩霞蓋。太上道君安坐龍輿,抱一嬰兒,遍身毛孔放百億光照 ,諸宮殿作百寶色,幢節前道,浮空而來。是時,皇后心生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曰:君言今王無嗣,愿乞此子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聽許。爾時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賜汝。皇后禮謝。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從夢中歸覺而懷孕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于王宮。當生之時,身寶光穆,充滿王國,色相妙好,觀者無不贊賞。
約成書于唐宋之際的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對其來歷,作了詳細說明。
宋真宗趙恒大中祥符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
宋徽宗趙佶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傳說三
據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記載:“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老君又使金剛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可見玉帝姓張。
此說受到民間廣泛認同,如《新編說唱寶蓮燈華山救母全傳》、《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等中,均說玉帝的妹妹或女兒叫"張仙姑"或"張三姐"“張云臺”,還為玉帝保留了姓"張"的傳說。長沙花鼓戲有《張二姐下凡》,張二姐為玉帝第二個女兒。湖南花鼓戲、福建莆仙戲均有《張三姐下凡》,揚劇、越劇《袁樵擺渡》的故事亦為張三姐下凡,張三姐為玉帝第三個女兒。東北二人轉、黃梅戲、莆仙戲、客家戲、柳琴戲、湖南花鼓戲、祁太秧歌均有《張四姐下凡》劇目,宜黃縣“戲神”崔清源(至今有廟供奉)即為崔文瑞與張四姐(玉帝之女)之子,張四姐即玉帝第四個女兒,張四姐另有通劇、洪山戲《張四姐大鬧溫陽縣》、《張四姐大鬧東京》,張四姐,元代石州溫泉縣人,獵戶之女。曾率勇士起義反元,常達十三年之久。后失敗被元軍殺害于今孝義市辭凡溝。張四姐死后,人民懷念她,編出許多關于她的故事,故事中張四姐成為玉帝之女,張四姐傳說為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肘鼓子有《張五姐下凡》,張五姐為玉帝第五個女兒。湖南花鼓戲還有《張六姐下凡》,張六姐為玉帝第六個女兒。彈詞《董永賣身張七姐下凡織錦槐陰記》,陜北說書《張七姐下凡》,湖北楚劇《百日緣》亦為張七姐故事,黃梅戲有《張七姐落凡》又名《天仙配》,豫劇《張七姐臨凡》,張七姐為玉帝第七個女兒。在所有玉帝妹妹或女兒下凡的民間戲劇中,無一例外都姓張,可見玉帝姓張為民間最普遍的說法。
傳說四
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天翁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無所拘忌。常張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騎天翁車,乘白龍,振策登天。天公乘余龍追之,不及。堅既到玄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產于下土。劉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玉皇大帝的誕辰介紹
傳說其誕辰為夏歷正月初九。明代王逵《蠡海集》記載:“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于一,而極于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明黃道周的《月令明義》:“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誕。”,清黃奭的《月令注解》也有類似記載。
閩南人、客家人等會在正月初九子時(即夜間十一點)即展開祭祀活動。近年提倡環保以及佛教影響下,有主張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一般僅準備鮮花素果,可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桂圓茶等敬奉,以香、蠟燭、燒天公金、壽金等請保闔家平安,也有人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水果忌釋迦(此水果貌似釋迦佛頭,對佛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說番茄、番石榴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后而遍生,視為不潔)。
玉皇大帝的相關文獻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于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后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