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送畫的神話故事
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yīng)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那么小編接下來向大家介紹觀世音菩薩送畫的神話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某年,杭州城疫癥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貧病交迫,十分凄慘。一天,城內(nèi)的湖邊,泊了一只大船,船頭坐了一位美麗的女子。觀世音菩薩為貧病的人請命,如果有人出錢買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住在他的家里,為他服務(wù),得款用來救濟人民。岸上的人爭著買觀世音菩薩,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錢的方法,誰用錢擲中觀世音菩薩,就迎觀世音菩薩回去。于是,銅錢、黃金、白銀都紛紛投下來,堆滿船頭,卻沒有一枚落在觀世音菩薩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棄。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謝,把每一個捐來的錢都施舍給窮人。消息傳來,轟動整個杭州城,富人們?yōu)橛^世音菩薩俠義的行為感動,紛紛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醫(yī)藥,窮人得到金錢,饑餓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滿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萬道,燦爛光明,一位法相莊嚴的菩薩合掌微笑。大家驚奇極了。
觀世音菩薩說:“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來,是為了啟發(fā)和喚醒大家的仁心。同情、憐憫是最高貴的情操,幫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責任,扶助弱小,是人們義不容辭的天職。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十分值得贊美,大家將得到幸福。”眾人既感動又歡喜,不約而同合掌,稱念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把畫像送給他們。觀世音菩薩的諾言應(yīng)驗了,觀世音菩薩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錢為善的人家里。
這個故事在中國普遍地流傳,增加了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延伸閱讀:
觀世音
自修義 :觀世音,是《 楞嚴經(jīng)》卷六所說這位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 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nèi)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達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認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受外境例如贊嘆或誹謗所動,所以生起煩惱并促成惡業(yè),從而受 輪轉(zhuǎn)生死的苦報。而觀察分析世間音聲的虛妄不實,能不受所動,達到“ 如如不動”大解脫境?!?楞嚴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說自己正是因為達到了“觀世音”的修行境界,被當時的如來所贊嘆并賜名“觀世音”。
度他義:觀世音,指的是這位菩薩能觀察世間眾生的心聲并救拔其苦?!?法華經(jīng) 普門品》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而專心虔誠地稱念觀音圣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 《 悲華經(jīng)》中說,寶藏佛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功德,所以賜名為“觀世音”。
觀自在
特指:Avalokiteśvara, 玄奘認為含“觀照縱任”之意,即 觀照 萬法而 任運 自在。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所以 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 般若心經(jīng)》。 太虛大師認為:因為觀世音菩薩有 般若的智慧,洞徹世間“ 五蘊皆空”的真實相,而達到“觀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難。平常人執(zhí) 五蘊為世界、為 我,所以不能照見 五蘊皆空。而真正做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則成為 無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fā)揮救苦救難的功用。
通指:觀自在菩薩,即 般若觀慧已得 自在的菩薩,不一定特指補怛落迦的觀世音菩薩。菩薩依德立名,有某種特殊 功德,即名為某某。如《 華嚴經(jīng)》中便出現(xiàn)若干同名同號的菩薩。 印順法師依此認為,誰有觀自在的功德,誰就可以名為觀自在。 觀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觀察,由此洞見人生的 究竟。自在指擺脫了 有漏有取的蘊等系縛,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經(jīng)上說,八地以上的菩薩,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薩的觀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薩登地,通達真理,斷我法執(zhí),度生死苦,即可名觀自在。而《 心經(jīng)》開頭的“觀自在菩薩”,便是依此義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