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曹地府是什么地方
人類生存的空間,稱其為陽間,人類死亡后,其靈魂所在的空間,稱為陰間。在中國,大量的古代神話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陰曹地府的記載,中國人把世界萬物都統一為陰陽兩極的互動,這就是中國的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陰曹地府:在中國,大量的古代神話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陰曹地府的記載,中國人把世界萬物都分為兩極,這就是中國的陰陽學說,是 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把人類生存的空間分為天(陽)、地(陰);人分男(陽)、女(陰);時分白(陽)、晝(陰);天分日(陽)、月(陰)。
在中國有三界之說,就是天上、人間、 地獄;認為人是有靈魂的,每個人有 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靈氣歸于天,精魄形骸歸于地,以魂氣 形魄來解釋人前世、現世和來世的演化,并將精靈世界分為三界:地上的人間,天上神靈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黃泉可能是 中國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現的陰間地府的概念。后來,漢代出現了道教中的 陰曹地府,佛教傳入后受其影響在道教原有的惡曹地獄基礎上發展出了系統的地獄體系,即 十八層地獄。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獄,陰間的概念又大于地府。
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 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后甚至成仙 成神榮入天堂。 酆都大帝(酆都北陰大帝)以及五方 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閻王(閻羅王)或分立的 十殿閻羅等則是冥界的主宰者,后土神( 后土皇地祗)、泰山神天齊王( 東岳大帝)、地藏王、 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這里的“ 三界”就是指的道家說的三界,雖然佛教擴充了三界為 六道但是還是不全面,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還有草木成精的說法“藤精樹怪”,這個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陽神可以 “聚則成形,散則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頭,有靈氣的任何物都可以變化成形。并不拘泥于 六道。但是始終包含在陰陽的理論中。
陰曹地府是掌管萬物生靈生命的地方。凡天地萬物,死后其靈魂都在被黑白二常拘到陰界,其在 陽間的一切善惡都要在此了結。正所謂是活人在 陽間, 死人在 陰間,陽間一個世界,陰間一個世界。世人都說陰間陰森恐怖,到處是孤魂野鬼。其實,又有誰親眼見過呢,稱為一個世界,就有美有丑,陽間是這樣,陰間也是如此。
神職人員
傳說中陰曹 地府的神職人員分布是這樣的:
首先地位最高的天齊仁圣大帝,掌管大地萬物生靈。
然后是北陰 酆都大帝
之后有五方 鬼帝:
東方 鬼帝 蔡郁壘、神荼,治"桃止山" 鬼門關
西方 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張衡、楊云,治 羅酆山;
南方 鬼帝杜子仁,治 羅浮山;
中央 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再下面是 羅酆六天(以下為宮名,六天為守宮神)
紂絕陰 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恬昭罪氣天宮、 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而傳說中陰曹 地府是由 十殿閻羅王所掌控的了,十殿閻羅王分別是叫:秦廣王、 楚江王、宋帝王、 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 泰山王、都市王、 卞城王、 轉輪王。
秦廣王--專管人間的長壽與夭折、出生與死亡的冊籍;統一管理陰間受刑及來生吉、兇。鬼判殿位居大海之中、沃 焦石之外,正西的黃泉黑路上。
楚江王--主掌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 地獄。
宋帝王--主掌大海之底,東南方沃焦石下的 黑繩大地獄。
五官王--掌管 地獄在大海之底,正東方沃焦石下的合大 地獄。
閻羅王--司掌大海之底,東北方沃焦石下的叫喚大 地獄。
卞城王--掌理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焦石下的大叫喚大 地獄。
泰山王,掌管大海底,丁北方沃焦石下的熱惱大 地獄。
都市王,掌管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焦石下的大熱惱大 地獄。
平等王,掌理大海底,西南方沃焦石下的 阿鼻大 地獄。
轉輪王,殿居陰間沃焦石外,正東方,直對五濁世界的地方。
十殿閻王麾下還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鐘馗、黑白無常、牛頭馬面、 孟婆神等。整個 陰曹地府就是如此的。在這些中國特有的 冥神的體系中,還有佛教為了更好的在華夏大地上傳教而創造出的一位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意欲超渡所有陰間的鬼魂,令世人不再行惡,不再墮入陰間地獄受苦。于是恩準所有的鬼魂,在世雖曾犯過錯,如果真誠懺悔、改過,則所做罪業,可以從寬抵罪,免于受諸苦刑。而且,佛教徒給其安上了一個很好的廣告詞,那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但是細細想來,確實很矛盾的一句話,地獄之中的幽冥就算都沒了,可還有一個地藏菩薩啊,所以地獄永遠空不了,他也永遠成不了佛,這是后期令佛教徒很煩擾的一件事。同時,在其體系中,地藏更像民間組織,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卻管理不了。所以,地藏一說,未免有些畫蛇添足了。
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咐囑,每日晨朝入恒沙 禪定,觀察眾機。于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 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號為悲愿金剛或稱與愿金剛。《蓮華三昧經》云:‘檀陀地藏化 地獄道,手持人頭幢;寶珠地藏化餓鬼道,手持寶珠;寶印地藏化作畜生道,伸如意寶印手;持地地藏化 修羅道,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除蓋障地藏化人道,為人除 八苦蓋障者;日光地藏化 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又,地,心地也,能生萬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無量恒沙清凈性功德,有能生、能載、能攝、能藏、能支、堅固等義。
菩薩: 梵音‘菩提薩’之簡稱也。‘ 菩提’為覺,為道;‘薩’為有情,為眾生。又 譯作開士、 高士、大士等,總名為求佛果之大乘眾生,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也。有自覺、覺他兩義:于己,則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覺;于人,則 下化眾生,以菩提法覺、化眾生也。故菩薩者,有覺悟之眾生也;能覺悟眾生之眾生也。
此 地藏菩薩,當年曾經在佛前許下大愿: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佛主如來見他 一片至誠,就命他鎮守陰曹 地府!對 枉死之鬼魂與以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