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化鵑的神話故事
杜宇化鵑是中國古代一個傳說,有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后面一句說得就是杜宇化鵑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杜宇化鵑的神話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杜宇化鵑的傳說和由來
古時候有一個男子忽然從天上降落下來,落在蜀國東南的朱提,他的名字叫杜宇。恰巧在這個時候,有個名叫利的女子,也正從江源的井水里涌現出來。這天造地設的兩個奇人兩情相悅,便結為夫妻。杜宇自立為蜀王,號稱望帝,把郫地定為他的國都。
望帝當權的時候,很關心人民的生活,教導人民如何種植莊稼,時常叮囑大家要抓緊天時季節,不要耽誤了田里的生產。那時,蜀國的水災時有發生,望帝雖然憂念人民身遭禍難,但一時也想不出有什么好的辦法把水患根除。
有一年,忽然從江水里浮上來一具男尸。令大家驚奇的是,這具男尸竟然逆流朝上浮,而不是順流往下淌,于是人們便把他打撈上來。更奇怪的是,剛剛打撈起來,尸首一碰到江岸的土地就復活了,他自說是楚國人,名叫鱉靈,不知怎么,一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便從楚國一直他到了這里。
望帝聽說江水送來一個怪人,也暗暗稱奇,于是便命人把他帶來相見。兩人一見如故,談得情投意合。望帝覺得鱉靈不但智慧聰明,并且水性很好,在這個水災為患的地區,是用得著這個人才的,便任命他為蜀國的宰相。
鱉靈做宰相沒有多久,一場洪水忽然暴發 巫山的峽谷過于狹窄,把長江的水流壅塞住了。望帝就叫宰相鱉靈去治理洪水。鱉靈在治水這件事上,果然表現出非凡的才能。他帶領人民鑿開了巫山,使壅塞的水流通過巫峽,奔流到夔門以外的大江里去,將洪水的災患平息了。
望帝因為鱉靈治水有功,自愿將王位禪讓給他,鱉靈接受了王位,號稱開明帝,又號叢帝。望帝本人卻跑到西山隱居了。
望帝在西山隱居沒有多久,隱約聽到一些謠傳,對他的名譽有很大的傷害。謠傳說,當鱉靈到外面去治水的時候,望帝卻在家里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治水回來,望帝自己感到羞慚,才把王位禪讓給鱉靈,自己跑去隱居起來。
一番光明磊落的心意反而被當做是卑鄙齷齪的念頭,這使得隱居在山林中的望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百口莫辯,暗自也有些懊悔先前的禪位未免是多事了。就這樣他郁悒愁悶地死在了深山窮谷里。
他死了以后,他的魂靈化做了一只鳥,就是杜鵑,也叫杜宇。整天一聲聲悲哀地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直到它的口里流出鮮血。
杜鵑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別名:子規,布谷鳥,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的約60種樹棲種類。杜鵑科鳥分布于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杜鵑棲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體長不一,金鵑(Chrysococcyx屬和Chalcites屬)體長16公分(6.5吋),地鵑可長90公分(36吋)。多數種類為灰褐或褐色,但少數種類有明顯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鵑全身大部分或部分為有光輝的翠綠色。
相關人物
傳說戰國時蜀王杜宇,號望帝,因水災讓位退隱山中,死后化作杜鵑,日夜悲鳴,淚盡繼而流血。后因用作杜鵑的別稱:望帝啼鵑。還有傳說遠古時代的蜀國,第一個稱王的人是蠶叢,后來天上降下一個男子杜宇,做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他做國王時,關心百姓,教導老百姓怎么種植莊稼,叮囑人們要遵循農時,搞好生產。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愛戴,望帝死后靈魂化作杜鵑,生前愛護百姓,死后仍然惦念著百姓,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的鳴叫。人們互相轉告:“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啊。是時候了,該播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