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歷史上的皇帝
中泰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兩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和交流也日趨緊密、頻繁。漫步泰國的街道,時不時就能看到中國元素的印記。那么你知道泰國歷史上的皇帝都有誰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泰國歷史上的五位大帝都是誰?
1、蘭甘亨大帝(Ramkhamhaeng the Great) (1239年 - 1317年) 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蘭甘亨的父親室利·因陀羅是素可泰王朝創始人。其兄班孟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代國王﹐1278年去世后﹐蘭甘亨繼位。蘭甘亨19歲時隨父與功德城的君主沙木槎作戰。室利·因陀羅的士兵戰敗而逃﹐只有蘭甘亨一人驅趕戰象﹐堅持戰斗﹐結果轉敗為勝。因而他父親給他命名為甘亨﹐即勇敢的意思。后人稱他為坤蘭甘亨﹐是因為坤是素可泰時期對國王的稱呼﹐蘭是梵文“偉大”之意﹐坤蘭甘亨意即“勇敢而偉大的君主”。
蘭甘亨的最大貢獻在于他將流行于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于1283年創制了泰文字母。約1317年蘭甘亨逝世﹐據說是在湄南河失蹤的。
2、納黎萱大帝(Naresuan 1555年4月25日-1605年)暹羅大城王國國王,充滿傳奇色彩的黑王子,出生于彭世洛,原名帕那萊,為控制當地的權臣坦馬羅阇之子,幼年時緬甸國王莽應龍征服暹羅,被作為人質送往緬甸。1571年放歸,立為儲君,回國后,帕那萊被父親任命為素可泰國王,改名納黎萱,隨后領導暹羅軍民反抗緬甸統治。1584年率軍打敗緬軍,恢復暹羅獨立。1587年又打敗緬甸的反攻。1590年繼位,改稱納黎萱。1591年率軍入侵柬埔寨,1592年緬甸乘機入侵,納黎萱會師大破緬軍,殺死其統帥緬甸太子。1593年再次入侵柬埔寨,次年攻陷其首都。后又從緬甸手中奪取馬來半島大部。納黎萱于危難之中拯救了暹羅,并以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屢勝強敵。 泰國人普遍認為他就是泰拳的開創者。
3、那萊王(Narai 1629年-1688年),暹羅大城王國國王,可以說是最有名的Ayutthayan王。他的統治是最繁華的Ayutthaya期間,看到了與外國包括波斯人和西方的巨大商業和外交活動。在位期間與西方的密切交往,尤其是與法王路易十四的外交而著稱,曾遣使者至法國。但其門戶開放政策激怒了國人與貴族集團,那萊王臨死前大將帕碧羅阇政變,殺死其寵臣希臘冒險家Constantine Phaulkon并奪取王位。暹羅重新走向鎖國。
4、達信大帝(Taksin 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名鄭信,生于泰國阿瑜陀耶城。是在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華裔。泰國名字叫達信(Taksin)。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泰國史稱吞武里大帝,其父親鄭鏞,廣東澄海人。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娶暹羅女為妻,他的母親諾央,生鄭信。不久鄭鏞去世,鄭信為暹羅國大臣收為養子,接受泰國傳統教育。13歲入職宮廷侍衛,長成后從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后來升為侯王,封爵為披耶,暹羅人稱為披耶達信。緬軍入侵暹邏,攻陷大城王朝首都,國王死亡。鄭信高舉義旗,借力華僑和泰人,發起反擊,擊敗緬軍,1767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建立泰國第三代王朝,史稱吞武里王朝。鄭信愛民仁德,很愛泰國人民愛戴。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鄭信大帝所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只有短短的15年而己。
5、拉瑪一世(1737年-1809年),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1782年-1809年),原名通鑾。又稱為昭批耶卻克里(Chao P'ya Chakri),漢名鄭華。拉瑪之父來自泰國貴族家庭,而其母具有部分華人的血統。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鄭信因近衛軍發動政變被迫退位,昭批耶卻克里率軍從柬埔寨前線回歸平叛即位,開創了曼谷王朝,亦稱卻克里王朝。在登基第二天下令處死鄭信。登基后把皇宮從吞武里移到了曼谷,曼谷成了泰國歷史上的第四個國都,拉瑪一世將全國的工匠召集起來,仿照大城的宮殿模式建造了新的皇宮-大皇宮。
曼谷王朝建立后,先后五次擊退緬軍的入侵,國家獲得了統一和安定,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鞏固了邊界,逐漸恢復了大城盛世時的勢力范圍,使暹羅重新成為了中南半島的大國。
6、馬古大帝(Mongkut),即拉瑪四世( 1804年10月18日–1868年10月18日,1851年-1868年在位。),名為蒙固,是暹邏曼谷王朝國王,向清廷進貢時稱鄭明,拉瑪二世兒子。他在12歲時即被父親委任為武裝力量總司令,14歲時出家做見習和尚7個月,本來應該是王位第一繼承人,但他20歲時正式出家為僧,剛過兩個星期父親即去世,他的異母兄弟喃格勞被貴族們推舉為國王,他只好到全國各地旅游,用了27年時間學習西方知識,向外國水手和傳教士學習了拉丁文、英語和天文學知識,并且了解了下層人民艱苦的生活。他感受到英法殖民主義的威脅,致力于改革。為了顯示暹邏并不是一個“野蠻”國家,他命令貴族們改變服飾。雇傭一位英國女教師安娜作為他兒子,未來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教師,就是電影《安娜與國王》的原型。
7、朱拉隆功大帝 Chulalongkorn,即拉瑪五世(1852—1910年),暹羅曼谷王朝國王(1868—1910年在位),蒙固王第9子,因寵妃所生,故而立為太子,繼位時年僅15歲,20歲才開始視事。登基后,先后兩次游歷歐洲列國,學習西方的文化、建筑以及國家管理各個方面,并采取西方的模式頒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首先廢除奴隸制度,改革司法和財政,創立指派的立法會議,并革除老舊的行政官僚陋習。1910年他去世時,將泰國打造成一個現代的獨立的國家。他被普遍認為是泰國歷史上最有權力和偉大的君主、現代泰國的締造者,后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
拓展:盤點各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
1、中國
嬴政
身份:秦帝國嬴秦王朝始皇帝
生卒時間:前259-前210年。
統治時間:前246-前210年。
評價:橫掃六合,廢除分封,推廣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形成今日之中國。2、朝鮮/韓國
李裪
身份:朝鮮王國李朝世宗國王
生卒時間:1397-1450年。
統治時間:1418-1450年。
評價:頒布諺文,鞏固軍事,土地稅改革、發展科技與醫學,喚醒朝鮮民族意識。
3、日本
睦仁
身份:日本國明治天皇
生卒時間:1852-1912年。
統治時間:1867-1912年。
評價: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并實行“王政復古”,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實行明治維新 ,帶領日本自封建社會邁入工業化世界大國。
4、蒙古
孛兒只斤·鐵木真 Cinggis Qaγan
身份:蒙古汗國孛兒只斤王朝成吉思汗
生卒時間:1162-1227年。
統治時間:1206-1227年。
評價:世界古代史上,武功極盛第一人。
5、越南
黎利 Le Loi
身份:安南王國后黎朝太祖國王
生卒時間:1385-1433年。
統治時間:1428-1433年。
評價:驅逐明朝統治,領導越南民族獨立。他是越南人心中地位最高的帝王。
6、老撾
塞塔提臘 Setthathirat
身份:瑯勃拉邦王國瑯勃拉邦王朝國王
生卒時間:1534-1571年。
統治時間:1548-1571年。
評價:他成功抵御緬甸征服者莽應龍的入侵,在1558年和1564年先后征服泰國蘭納王國和大城王朝,并遷都萬象。他也是南傳佛教的保護者,從此佛教開始從各方面影響老撾。
7、柬埔寨
阇耶跋摩七世 Jaya varman VII
身份:真臘王國吳哥王朝國王
生卒時間:1125-1219年。
統治時間:1181-1219年。
評價:柬埔寨傳奇帝王,被譽為柬埔寨奠基者、“高棉的微笑”。他的一生曾有三次做國王的機運,但前兩次,他都放棄了。最后一次,在他近六十歲時,眼見外敵入侵,國土淪陷,舉國上下,生靈涂炭,他不得不扛起重振帝國興盛之大旗,終于還是登上了帝王臺。他征服了占城,使兩國合并,開創了中南半島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吳哥窟遺跡,大部分源于他的手筆。他驅逐印度教,使得佛教從此成為中南半島最大宗教。
8、泰國
鄭信 Taksin
身份:暹邏王國吞武里王朝國王
生卒時間:1734-1782年。
統治時間:1769-1782年。
評價:漢族。1767年,緬軍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鄭信高舉義旗,借力華僑和泰人,發起反擊,擊敗緬軍,統一泰國,史稱吞武里大帝。鄭信愛民仁德,是泰國最偉大的五位大帝之首。(如今泰國國王雖然不是他的后代,但王室中文姓氏,仍姓鄭。)
9、緬甸
莽應龍 Bayinnaung
身份:緬甸王國東吁王朝國王
生卒時間:1515-1581年。
統治時間:1551-1581年。
評價:史稱白象王,緬甸三大帝之一。在位期間完成緬甸第二次統一,吞并撣邦、泰國、老撾,并挑釁大明。成就了緬甸史上疆域最大時期,確立了緬甸在中南半島的霸權。編制律書法典,統一度量衡,發展冶鐵、煉銅等手工業。
10、印度尼西亞
因陀羅 Dharanindra
身份:室利佛逝王國夏連特拉王朝國王
生卒時間:?-800年。
統治時間:775-800年。
評價:被譽為“偉大的征服者”,他在位期間,室利佛逝武功極盛,控制馬六甲海峽、克拉地峽、占領了整個湄公河三角洲,開創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海洋帝國。他主持建設了婆羅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