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色列歷史地圖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以色列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以色列簡介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族的分支希伯來人。希伯來人也就是古猶太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認亞伯拉罕Abraham為祖先,在現代人類基因學中,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DNA較其他種族是接近的。有猶太-阿拉伯基因一說。以色列最初是指一個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公元前1211年。在過去三千年的歷史中,猶太人視以色列地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稱之為“圣地”或“應許之地”。以色列在猶太教中具有特別的含義,包括圣殿遺跡和相關的宗教禮儀,都是現代猶太教傳統的重要基礎。
猶太人曾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約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3世紀)離開埃及遷回到迦南地(現今之巴勒斯坦),公元前十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之后分裂為南北兩國,北方是由十個支派組成的以色列王國和南國猶大王國。公元前722年和586年,這兩個王國先后被亞述人征服和被巴比倫人滅亡。公元前一世紀末由希律王加以擴建,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散在歐洲各國。后來,在圣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墻,雖然是古猶太國第二圣殿護墻西墻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珍惜它,這段墻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征。
據說羅馬人占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里哭泣,因而名哭墻。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國占領,阿拉伯人從此成為該地居民的絕大多數。16世紀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吞并。經歷過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等古國的統治,猶太人在這一地區逐漸衰落并遭驅逐,散于全球各地,連中國的開封都有猶太教會堂的遺跡。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規模起義遭到鎮壓后,羅馬帝國將猶太人驅逐出這一地區,將地名改為“敘利亞-巴勒斯坦”。猶太教最重要的兩本經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經也是在這段時期寫成。公元638年,穆斯林從拜占庭帝國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之后數個穆斯林國家統治過這個地區;包括了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間由馬木魯克統治,接著在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一個省份。
二、地理環境
以色列是一個位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位于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以色列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該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海岸平原的東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帶,高原地帶的北邊是加利利山脈的山丘,更南邊的地區是由許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區所組成的撒馬里亞山脈;再往南則是荒蕪的朱代(Judea)山丘地區。中央高原地帶的東部是約旦大裂谷,屬于長達6500公里的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內的裂谷是由約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構成。內蓋夫沙漠由大約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組成,占據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積,在地理上內蓋夫沙漠是屬于西奈半島的延伸。
以色列屬于夏季干熱的地中海型氣候,從海拔2810米的黑門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線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處──死海,氣候區域性明顯,狀況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濕熱,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區域偶有小雪。在約旦山谷區域夏季干燥炎熱,南方區域則屬半干燥型氣候,白天暖熱,夜晚涼爽。
看過古代以色列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