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康有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希望能幫到你。
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1895年~1898年,康有為積極地進行了變法實踐。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聽說清政府要與日本訂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極為憤慨。康有為連夜起草了一份一萬四千多字的上皇帝書。各省舉人一千三百多人集會,通過了這個萬言書。5月2日,這份萬言書送交都察院。這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在上書中,康有為從愛國的立場出發,強烈主張“拒和、遷都、變法”,建議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在這次會試中,康有為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為又連續給皇帝上了幾次書。
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于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
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運動的開端。
光緒皇帝對康有為提出的問題,很受感動。在這些上書中,康有為系統地發揮了自己的變法思想,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幾個方面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政治方面,康有為提出了變君專制為君主立憲的要求。他指出:“東西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經濟方面,康有為提出了發展工業,振興商業,保護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主張。文化教育方面,康有為提出了“開民智”、“興學校”、“廢八股”的主張。這幾個方面構成了康有為變法維新的基本綱領。
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背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根據傳統的歷史學教材所載:反對者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后,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后,光緒帝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策劃。史稱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主要內容
“公車上書”提出了四項解決辦法:一、下詔鼓天下之氣;二、遷都定天下之本;三、練兵強天下之勢;四、變法成天下之治。康有為指出前三項還只是權益應敵之策,第四項才是立國自強的根本大計。
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影響
雖然,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先后失敗,(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變法歷時103天)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并拉開維新變法的序幕。“公車上書”標志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為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的領袖地位。
看了1895年康有為發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