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與日本女傭的愛情
康有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康有為與日本女傭的愛情,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康有為與日本女傭的愛情:
康有為,這個年輕時天天狎妓,被人追討嫖資的男人,卻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書法家與學者。他口頭上提倡“一夫一妻”,卻享盡人間艷福,更引得櫻花女子千里追隨。
1912年,正是櫻花盛開的日子,一個叫市岡鶴子的日本女子走進了康有為在須磨“奮豫園”的家,按照序列,他成為了康有為的四太太。半年多前,因戊戌變法失敗,已經流亡海外14年的康有為在弟子梁啟超的邀請下來到了日本。當時,鶴子成為康有為的女傭。
細眉小眼、嘴唇微翹、白凈端莊的鶴子,仿如一簇初放的櫻花,至少從表面上給康家帶來了無盡的春意。當然,這背后肯定還會有盎然的醋意,只不過“愛老爺子,就要愛老爺子的所愛”,醋意是必須淡然、釋化的。康有為的三太太心里就很明白,從沒把鶴子當成使女,而是看作知心的妹妹。或許,這與她自己的“小三”經歷有關。
在康家,鶴子知道談笑風生、語出驚人、氣度不凡的主人竟然是能與清朝皇帝對話數一數二的人物。在研墨時,她看到主人可以在瞬間寫出洋洋灑灑的文字;在待茶時,她看到那些索要主人墨寶的人滿懷喜悅地離去;在花園里,主人給她講中國、講世界各國風情…….
在無數個清風送珠簾、華芳溢羅帳的夜晚,康有為無數次掀開了羅帳,在她的耳畔輕吟:夜來燈依稀,賦罷新詞漫解衣。軟語溫香,輕挽玉人度。芙蓉帳里,香風醉凝脂。蝶雙雙,亂花深處,飛向云端舞。鶴子不僅體味一個女人的幸福,還感受到了異國男人那如父親、兄長和戀人般的愛。
然而,這樣的幸福并沒有持續多久。1914年,在康家中地位最高、最痛愛鶴子的三太太因病離去,她也陷入深深的苦難與無奈中。
康家本是個大家族,女眷無數,沒有了三太太的呵護,櫻花般純潔與溫和的鶴子讓女眷們覺得格格不入,當醋意從暗流轉為波濤洶涌的時候,就會出現醋海風波。時值中日關系緊張,中國最早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最早掀起了抵制日貨的熱潮,康家的女人們也強烈地要求把“活的日貨”——鶴子送回日本。
孤助無援的鶴子吃盡苦楚,她真的想一走了知。可是,她愛這個男人,從他們在一起那刻起,她就誓言:一生廝守。
1925年,鶴子的意外懷孕更在康家掀起巨大波瀾,因為康有為已經67歲了,誰能夠相信67歲的老人還能夠所向無敵。鶴子夜夜淚濕衣衫,她不想讓腹中的孩子和也一同承受這些痛苦。不久,她以心情不好不利于分娩之由,回到了日本,生下了一個女孩。
1927年的春天,在那個櫻花繽紛盛開的日子,康有為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遠在日本的鶴子得知了這個消息,悲痛欲絕:無盡思念今何在,零落成泥化作土。
1974年,還是那個櫻花盛開的季節,鶴子一個人獨自走到了與康有為曾經居住過的須磨“奮豫園”附近,迎著呼嘯而來的列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用自己生命的“列行”告訴人們:千里憶康君,今生未曾變。
女人總是太感性,喜歡為愛而活,只要心中認定那份愛,就無怨無悔,那怕付出生命,也會幸福而去。
康有為這個倡導女權的先導者,一生卻坐擁三國六美,不禁令人唏噓,而這些女人還非常的愛他,更令人感嘆。
康有為娶中日美3國6美女:
近代史上,康有為是致力于變法維新的改良派,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都離不開他的主導。而生活中的康有為,處處留情,妻妾成群。尤其是晚年,他娶的幾房太太都不滿20歲,是名符其實的“小”老婆。
康有為有6位太太:張云珠、梁隨覺、何旃理(美國華僑)、市岡鶴子(日本人)、廖定征和張光。
原配夫人張云珠比康有為年長3歲,因生了3個女兒沒有兒子,康有為便娶了第二任太太梁隨覺。當時梁隨覺18歲,年輕貌美,略通文墨,頗得到康有為的寵幸。
49歲娶17歲何旃理為三太太
1907年,康有為來到美國西部的非士那(FRESNO)。當地華僑請康有為演講,消息傳到了幾十里外的一個種植園。園主是老華僑,他十個子女中的何旃理通曉四國文字,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何旃理久聞康有為的傳奇,便約了幾個姐妹去聆聽大師的救國宏論。
臺上的康有為氣宇軒昂,他聲若洪鐘地講述著變法維新、君主立憲、創辦實業等救國的主張。“男女雖然性別有異,但其他一切都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解禁變法,實行男女平等!”康有為慷慨激昂的話語,贏得臺下如雷的掌聲。
何旃理被康有為的儒雅氣度、救國衷腸、深刻思想所折服。待康有為結束演講,她趨步上前:“南海先生,您講得太好了!我還想……聽一遍……維新變法的道理呢。”“好吧。”康有為凝視著面前的姑娘,從哥白尼的日心說講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文藝復興講到法國啟蒙運動,從孔子改考制講到戊戌維新。這些宏論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何旃理情竇初開的春心。以后數日,康有為神思恍惚,不知不覺去華僑那兒了解何旃理的底細。
那時,康有為已有2位夫人,但他的心依然似年輕人一般,被愛情燃燒得如癡如醉。不久,康有為離開非士那,周游美國各地,他心中不時浮現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倩影。心想:自己要在各國華僑中組織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辦實業,多么需要一名懂外文、知書達理的紅顏知己啊。于是,康有為投石問路,寫信給何旃理,此舉正中已墜入情網的何旃理下懷。他們通過書信交往,共結同心,短短的日子里居然寫了上百封情書。最終,何旃理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康有為。婚后,何旃理為康有為做翻譯,使康有為如虎添翼。
1911年6月7日,康有為應梁啟超之邀,從新加坡移居日本,師生同住日本雙濤園,可是他們的夫人之間卻難以融洽。嬌小玲瓏的何旃理才20出頭,而梁夫人李惠仙的年齡卻比她大上一倍,梁夫人怎么能拉下面子稱呼她“師母”呢?何旃理瞧不起梁啟超的小腳夫人,而梁夫人也出身名門望族,非等閑之輩。雙方怎么也無法和諧。1912年春,康有為、何旃理便搬到須磨湖的“奮豫園”居住。
1914年,何旃理患猩紅熱病逝,年僅24歲。此后每逢周年忌,康有為都要在何旃理的靈前焚香哭拜;清明時節,則親臨墓地祭祀,偌大年紀的人,在墳塋前涕淚交加,長跪不起。后來,康有為請常來辛家花園的畫家徐悲鴻,根據何旃理的遺像畫了一張水彩畫。畫中是一位穿清代服裝的少婦,頭挽高髻,儀態端莊。1981年,康有為的后人將這幅珍藏了60余年的畫像捐給了上海博物館。
55歲娶16歲市岡鶴子為四太太
“奮豫園”依山傍海,坐落在遮天蔽日的古樹群中。此時適逢何旃理懷孕,又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康有為便雇了16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作女傭。
初次見面,康有為仔細打量鶴子,只見她細眉小眼,嘴唇微翹,額頭高聳,雖貌不驚人,但那副羞答答的神情,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他便通過秘書兼翻譯阮鑒光對鶴子說:“姑娘,請坐下,你不要拘謹。日子久了,你就會產生賓至如歸之感了。”
鶴子與康有為相處久了,發現這位長者很慈祥,從他那兒她知道了中日交往的綿長歷史,以及鑒真東渡、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
不久,康有為對日本文字發生興趣,并向鶴子請教發音。望著康有為搖頭晃腦習日語的那副童心不泯的樣子,鶴子感到開心有趣。跨越年齡、種族的界限,兩顆心也越來越近了。
1913年,康母勞連枝去世。歸國奔喪之前,康有為讓鶴子陪同,參拜附近的凈土真宗現光寺。在這座飛檐翹角的大廟上空,覆蓋著楠樹、松柏、銀杏的枝葉,綠油油、黑森森一片。寺內的鐘聲伴著海濤聲傳來,使人產生空靈之感。康有為由此想到中國凈土宗的發源地——廬山的東林寺,不禁喟然長嘆:“唉,1889年我上匡廬,參拜東林寺時是何等意氣風發,當年情景猶歷歷在目啊!”“大臣,這兒不是也有寺廟嗎,您老為何嘆息呀?”鶴子不知康有為將回國,便寬慰他。
康有為捏須仰首,望著藍天碧云,良久才答道:“老夫想到歸國在即,卻拿不出一貼救國救民之良藥,不像年輕時有那么一股豪情,故而嘆息。”
“什么,大臣要……回去啦?”鶴子聞言淚如雨下,“我可舍不得你們離開呢。我非常喜歡同凝、同炎,還有……還有……”鶴子臉上飛起一朵紅云,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中。
康有為看穿了鶴子的心思,他何嘗舍得與這位典雅的日本姑娘分別呢。他注視著局促不安的鶴子,斬釘截鐵地說:“鶴子啊,我和三太太都需要你,孩子更離不開你。等我們回國,一定會請你來的。”鶴子這才破涕為笑。
康有為奔喪后,全家定居上海辛家花園。回到上海不久,康有為便修書一封,邀請鶴子來上海。鶴子接信后欣喜若狂,馬上與父母商議。父母見康家厚待女兒,遂欣然允諾。鶴子到上海不出數月,就名正言順地成了康有為的四太太。
何旃理在世時,與鶴子姐妹相稱,雙雙得到康有為的鐘愛。何旃理去世后,康有為每逢出游,必攜鶴子同行。
然而好景不長,1924年春,28歲的鶴子懷孕了,但此時的康有為已66歲。有人猜測可能是康有為長子康同箴與鶴子暗度陳倉所致。同年秋天,鶴子以“生活不習慣”為由回到日本,不久,生下女兒凌子。1925年2月,鶴子臥軌自殺。凌子也下落不明。
年屆60歲娶五太太、六太太
從1913年8月至1915年1月的一年半中,康家連遭3喪:先是康母去世,轉年康有為二姐康逸紅病逝,后又是何旃理病逝。此時的康有為打算“以喜沖喪”。1915年冬天,他娶了廖定征為五太太。
張光是康有為的第六任太太。她原本是西湖游船上的船娘,康有為泛舟西湖時,被她的歌聲迷住了。經打聽,此女叫張光,年僅19歲,尚未婚配。康有為便托人提親。張家見康有為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有為的堅決要求和媒人的極力撮合下,家境貧寒的張家最終點了頭。
1919年5月,61歲的康有為在上海大張旗鼓地舉辦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當時的張光還沒有康有為兒女們的年齡大,因此,康有為的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
盡管如此,張光還是成了康有為生命最后幾年里最寵幸的太太。他精心培養這位沒上過學的船娘,請家庭教師教她讀書,還親手教她書法。
1927年3月8日,康有為在上海做70大壽,21日抵達青島后感到周身不適。30日晚,一位廣東同鄉請康有為吃飯,還沒有吃完飯,康有為就腹痛難忍,請日本醫生到家出診,斷為食物中毒。次日黃昏,康有為猝死于“天游堂”居室,終年70歲。
康有為死后,張光隱居在杭州鄉下。張光將康有為留下的一箱字畫視作生命,每當懷念康有為時,就打開箱子看這些字畫。久而久之,張光的秘密露了眼,1945年字畫不翼而飛。從此張光一病不起,不久命歸黃泉。
康有為生前曾請篆刻家吳昌碩刻過一枚朱文小字印章,寫道:“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這27個字生動地概括了康有為的經歷,如果再加上娶了6位太太,他的一生可謂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