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緬甸君主——披因比亞
蒲甘王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于現代緬甸地區。第一任國王是披因比亞,蒲甘王國是第一個統一緬甸地區的王國。
蒲甘(英文:Bagan,舊稱Pagan)是蒲甘王國的 首都,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與親敦江匯合處,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蒲甘建立的歷史比蒲甘王國還要早,據說在105年由卑謬人建蒲甘小城。847年,披因比亞在蒲甘修建城寨,大興土木,使蒲甘漸漸成為大城市,后成為一國之都。
披因比亞(英語:Pyinbya),第一任緬甸君主及統治者,他于846年-878年統治緬甸。他為克魯王之子,于846年建立蒲甘王國,后把首都從坦巴瓦底(即今日的普瓦薩)遷往蒲甘。
蒲甘王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于現代緬甸地區,伺候蒲甘王朝歷經21王,前后共500多年歷史。
歷史
849年,披因比亞建立蒲甘王國。
1004年,(中國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蒲甘王國遣使朝貢。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為國王;當時緬甸地區列國爭霸,蒲甘王國很落后,民眾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里教派(英文:Ali)。阿奴律陀有心拯興國家,積極向外發展。1057年阿奴律陀興兵南征,攻真臘、羅斛、滅直通國。占領直通國后,阿奴律陀把小乘佛教傳入蒲甘王國,并立為國教。1287年忽必烈的入侵,結束了蒲甘王朝,但它所床下來的光輝卻一直存在。
延伸閱讀: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首都為內比都。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游行示威;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于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5年7月30日,緬甸總統吳登盛簽署大赦令,立即釋放6966名服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