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度宗教有哪些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那么印度宗教有哪些?
印度宗教:印度教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于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印度教是多神教。據說,印度教的神有3.33億之多 。印度教經典繁多,教義十分繁雜,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論,也有一些無神論的思想。它既是一種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種縱欲享樂的宗教,而在實際生活中,它則變成一種哲學、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風俗習慣。正如馬克思所說:“這個宗教既是縱欲享樂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義的宗教;既是林加(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宗教,又是扎格納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印度教的組織形式比較松散,但也有一種獨特的社會組織形式,即所謂的“種姓制度”。這種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社會分隔、等級制度、飲食與社交限制、不同集團具有不同的世俗和宗教權利、職業世襲以及內婚制和順婚制(即高等種姓的男子可娶較低種姓的女子,反之則被視為大逆不道)。印度教的宗教儀式相當繁復。一個正統的印度教徒一生中要經過家庭祭祀和公共祭祀的16種圣禮。
印度宗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約有1 .2億左右,公元8世紀前后由阿拉伯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臥兒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得到迅速發展,并被定為國教,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伊斯蘭教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泰姬陵和其他陵墓是莫臥兒王朝的禮物不少印度教徒特別是那些低種姓的印度教徒,由于傾慕該教教友平等的思想,紛紛改宗信奉,當然也有一些是被迫改宗的。安得拉邦,80%屬于遜尼派。印度穆斯林分兩種,一種是移民叫阿失拉夫,一種是本土皈依者。阿失拉甫頭兩者是阿拉伯人,后兩種是普什圖人與蒙兀兒人,本土皈依者是賤民與首陀羅占絕對多數。
印度宗教:________信徒超過2000萬,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外信眾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傳,基督____元1世紀時就已傳到印度。由于基督____“只有一個上帝”、“人皆平等”、“人皆兄弟”,因此在種姓制度盛行的印度頗受歡迎,不少低種姓的印度教徒皈依該教。另外,由于傳教士的說教和教會的善舉(如在落后地區修路架橋、建立醫院、學校、孤兒院等),影響不斷擴大。
印度宗教:錫克教錫克教是在伊斯蘭教影響下經過改革的一個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個反對種姓的支派,是對婆羅門統治和教義的一種反叛,后來又在反對穆斯林的統治中形成了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兩大文化融合的產物。大約400年前,錫克教創立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創立者是那納克(生活于1469—1538年間)。該教強調信仰唯一的真神,認為各種宗教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主張業報輪回,提倡修行,但反對印度教的祭祀制度和一切形式的禮儀,反對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反對種姓制度,反對寡婦殉葬和重婚,主張消除教派間的對立和沖突。錫克教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四反五K”。“四反”,即反對禁欲,反對繁瑣的祭祀禮儀,反對多神論,尚武但反對強權政治。“五K”是錫克教徒畢生實踐的五件事的印地語縮略語,即Kesh(蓄發留須);Kanga(佩戴長梳);Kachh(包裹頭帕),Kara(右手戴鋼鐲);Krpan(身配短劍)。錫克教徒男子名字后面均加“辛格”(意為獅子)二字,以勇猛彪悍著稱。
2001年,印度有1930萬錫克教徒。今天許多錫克教徒還住在旁遮普——世界最大的錫克人省份和錫克人的發源地或家鄉。其余的主要集中在鄰近的哈里亞納邦和新德里。最著名的錫克教廟宇是金廟,位于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許多錫克人在軍隊服役。印度現任曼莫漢·辛格也是一名錫克教徒。旁遮普是錫克教徒的精神家園,也是印度唯一一個錫克教徒占多數的邦。
印度宗教:佛教佛教是其誕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達毗羅衛王國(今屬尼泊爾),由始祖釋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曾獲很大發展,一度近乎普及整個次大陸。孔雀王朝時達到鼎盛。當時,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實行“大法”,使得佛教空前發展。貴霜王朝時代,佛教仍有發展。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開始急劇衰落。19世紀開始出現復興,20世紀50年代以來僧眾人數有所增加,但總的來講,勢力比較弱小。
印度宗教:耆那教耆那教創立時間與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紀前后。它是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為天衣派(裸體)和白衣派,中世紀時得到廣泛傳播,一直保存至現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者,是該教傳說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稱號。耆那教在印度一直得到穩步發展,這一點與佛教的情況完全不同。據統計,該教在全印共有4萬多所寺廟 。它還向印度以外的地方傳播,在斯里蘭卡、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國家均有不少信徒。
耆那教和印度教、佛教和錫克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四種主要達摩系宗教之一。總體上,盡管耆那教徒只占印度總人口的0.4% (大約420萬),他們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卻相當顯要。絕大部分印度的耆那教徒都生活富足。他們所擁有的權力和財富與較少的人口很不相稱。按照2001年印度人口統計,耆那教徒的識字率最高,達到94.1%,而全國平均水平只有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