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之戰有什么歷史影響
南宋和金朝曾于公元1161年發生“采石之戰”,而北宋和南唐的一次戰役也被稱為“采石之戰”。這兩次戰役分別造成什么樣的結局影響?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采石之戰有什么歷史影響,歡迎大家閱讀。
采石之戰簡介
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征調大軍,分四路,企圖一舉攻滅南宋。金海陵王亮親率主力,自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出發,首攻宋淮西地區。宋兩淮駐軍倉皇退至長江南岸,金軍長驅直入,進抵長江北岸,打造戰船,準備自采石渡江。
當時,宋建康府都統制王權因無能被罷官,所部一萬八千人剛退至采石,接替王權的將領李顯忠尚未到任,軍無主帥,士氣渙散,人心惶惶。
中書舍人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奉命督促李顯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勞軍隊。他在采石見形勢危急,毅然召集張振、時俊等將領,宣布宋廷抗金命令,犒賞軍隊,動員將士決一死戰。
同時,又組織當地民兵和群眾進行支援,使采石一帶的防務頓形好轉。金海陵王誤認為宋軍已敗退逃散,江南岸無兵把守,遂于十一月八日督兵過江。宋軍利用水軍優勢,在江中截斷金軍船只,并在船上施放霹靂炮,煙霧和石灰彌漫江面,使金軍無法抵擋。宋軍出動車船,船行如飛,船內踏車民兵精神振奮,呼聲震天。金軍敗回北岸。次日,宋水軍直迫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焚毀敵船,金海陵王被迫移軍揚州,強令金軍從瓜洲渡江,為部下所殺,金軍敗退。南宋再度轉危為安。
采石之戰,發生于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對陣雙方為北宋和南唐,爆發于開寶七年閏十月,結束于當年十一月。宋軍宣告勝利。宋軍開始攻伐南唐后,沿長江順江而下,連克池州、蕪湖、當涂等城,隨即屯兵于采石磯。與此同時,宋太祖趙匡胤下令,把于朗州造好的黃黑龍船,用從荊南運來的粗竹絙連接起來,作為跨越長江的浮橋。造好之后,先在石牌口進行了試驗,試驗成功后即令汝州節度使陸萬友對其進行看護。
采石之戰的影響
采石之戰是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南宋軍民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力挫南侵金軍主力,打破了完顏亮渡江南侵、滅亡宋廷的計劃,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裂和崩潰,使宋軍在宋、金戰爭中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
采石之戰南宋取勝并非偶然。宋軍大本營就在建康,離采石三十公里。從建康到鎮江宋軍有二十萬。「中書舍人虞允文剛被委任為督視江淮軍馬府的參謀軍事」實際上表明南宋最高軍事指揮已直接主持江淮作戰。虞允文(率王權軍)采石大捷的意義還在于迅速扭轉勝負方。 金主完顏亮因瓜洲失利(不渡)而遭部下縊殺。 劉琦軍(鎮江)與楊存中之功為重。虞允文有參與。
北宋和南唐的采石之戰后,宋軍增兵和轉運軍備變得更加便利,也為宋軍在后來的秦淮河之戰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看了“采石之戰有什么歷史影響”還想看:
1.2017年高考歷史真題
2.長沙保衛戰簡介
3.隋滅陳之戰的意義是什么
4.宋朝的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