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包拯怎么死的
包拯人稱包青天,因為他面部黝黑,做事一絲不茍鐵面無私從而人們還稱包拯為包黑炭。包拯死于1062年,那時包拯64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包拯怎么死的,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上包拯怎么死的
包拯被安葬在安徽省合肥市,關于當時包拯在開封逝世的情況,他的墓志銘上有說明,嘉佑七年五月,包拯患病,期間有吃過藥但還是去世了。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包拯從發病到去世只有短短幾天,期間還服用了好幾味治療效果極佳的藥。因為包拯生前敢于諫言,他不害怕權貴,執法的過程中不被私情困擾,他每次的秉公執法,都是在侵犯貴族的利益,所以可以說樹敵很多。
再加上這樣突然的去世,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和關注,包拯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因為病死的,還是因為被政治上的敵人害死的。
最近,中國科學院的物理研究所和安徽博物館合作,對包拯的遺骨進行研究,發現包拯的一股中鈣、鐵、汞的元素比現代人骨骼中含量要高,但是砷和鉛的量卻比現代人骨骼中的要低。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毒藥砒霜中主要是砒霜和朱砂。這兩種毒都可以制人于死地,包拯的骨骼中砷的含量比現在人低可以排除他在生病的時候被小人投毒這一原因,那么為什么包拯的骨頭中汞的含量會那么高。
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古代為保存尸體,常常在棺材中加入這種東西,幫助尸體防腐爛,包拯的骨頭很可能因為被朱砂的侵蝕汞含量那么高。還有一種認為包拯生前肯呢過服用了含汞的一些藥品,可以得出包拯是正常死亡的結論。
相信這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結果,每個人都不希望心中的大清官會慘遭小人的毒手。
包拯個人簡介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是幾品官
包拯考中進士之后一直在各地當人知縣,之后包拯一路步步高升,做到了樞密副使,樞密副使這個職位從宋朝這個歷史來看是二品官,放現在來說就是國防部副部長的職位,這是包拯的最高職務。之后包拯在開封擔任開封府的府尹是幾品官?包拯被百姓稱之為包青天,青天大老爺當時的職位是二品官的官銜。
那么既然包拯的官職已經到了二品官員,那么為什么每次辦案時包拯的權利卻沒有官職那么大。這要追溯到當時宋朝的政局體制,當時的宋朝對于軍權這個是要求很嚴格的,官職高但是權利卻沒有那么大,簡單來說包拯沒有調動部隊的實際權利在手。
但是宋朝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君主很開明,不管官階大小,只要有思想有想法都能大膽說出來。
看了“包拯怎么死的”還想看:
1.展昭是怎么死的
2.展昭最后是怎么死的
3.趙明誠是怎么死的
4.李白是怎么死的腦筋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