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怎么死的
柳永是中國宋詞詞壇上一顆閃耀的明星,作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約詞清新亮麗,細膩婉轉,充滿著真摯的感情。柳永約生于公元984年,原名柳三變,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稱柳七。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柳永是怎么死的,歡迎大家閱讀。
柳永是怎么死的
柳永一身仕途之路相當坎坷,暮年及第,之后便一直被調來調去,約于公元1053年去世,因為在正史《史記》中沒有柳永的個人傳記,所以關于柳永的死因,沒有詳細且確切的記載。現在關于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點的說法都來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筆記,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記錄,加上世人各種言傳,要具體且正確地說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難上加難。
關于柳永去世的說法大概有四種,第一種是在《方輿勝覽》中記載的,柳永卒于襄陽,死的時候家中沒有別的財產,是一群歌妓將柳永埋葬在南門外。每年春日的時候就去給柳永上墳,世人稱之為“吊柳七”。后來被形成一種風俗,一直延綿到宋室南渡。
第二種是在《獨醒雜志》中記載的柳永晚年到過棗陽,與那里的樂工歌妓相伴,整日填詞寫詞,最后死在興隆附近,也是歌妓湊錢埋葬了他。
第三種是《避暑錄話》中記載的柳永死在途中,王和甫埋葬的柳永,傳說北固山下有已經被湮沒的柳永的墓。在清代的《橋西雜志》中記載柳永被葬于鎮江。
第四種說法是《分甘余話》和《真州絕句》中出現過柳永的墓在征儀仙人掌,但是這個地點無考,而在《隆慶儀真縣志·免談考》和《嘉慶揚州府志·冢墓》中都寫下郭柳永埋葬在儀征胥浦,所以這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柳永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更名為柳永。創見出身于官宦世家,年少時學習詩詞,立志要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十八歲,柳永離家上京參加禮部的考試,路經杭州之時,為杭州的湖光山色、繁華迤邐所吸引,遂留滯杭州,終日沉迷于鶯聲笑語之間。十九歲,孫何出任杭州知府,柳永作詞《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此詞一反柳永婉約輕軟的風格,以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杭州的繁華美麗。柳永也因這首詞而聲名大噪。二十四歲,柳永進入汴京。當時的北宋都城十分繁華,商業發達,天子與民同樂,整個京都呈現的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柳永為此深深地贊嘆,做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凌云辭賦,將汴京長久的太平景象用詞曲描繪地淋漓盡致。二十五歲,柳永參加當時的春闈,本是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必登榜首,奈何宋真宗因為他詩詞太過浮糜為由而使他名落孫山。此時的柳永仍有入朝之心,六年后再次參加闈試,仍失敗了。又三年,他第三次落榜。
仕途的坎坷深深地打擊了他,少年他一腔熱血,志氣高昂地進入京都想要有一番作為,然而將至中年,四次落第令他黯然退出京都是,流浪于西北。半百之時,仁宗特開恩科,他才終于進士及第。任職余杭縣令之時,他勞心盡力,深得百姓愛戴,被百姓稱為“名宦”。
柳永紀念館
白衣卿相柳永,字耆卿,祖籍是在河東(今天的山西),后來全家遷居崇安。北宋著名詞人,且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原名為三變,字景莊,然后又改名為永,又因為排行第七,后又被世人稱柳七。
他的作品特別多,流傳也是很廣泛,對北宋詞的發展起很大的作用。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詞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與武夷山市方志委廣泛收集柳永平生的資料,聯合建立了柳永紀念館。紀念館的名字是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題寫的。
柳永紀念館建立在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宮古街的中間地段,在一曲溪的北邊,一共三層,其建筑風格是仿照宋朝民間的建筑樣式,坐南朝北,其中設施豐富,儲藏室、茶水間、辦公室一應俱全,整體風格很樸素簡單,和柳永的詞一樣有很濃厚的鄉土氣息。
紀念館分為東西兩廂和后廳,紀念館正中是毛澤東書寫的柳永的詞《望海潮》,東廂是關于柳永生平的簡介和展示,西廂是柳永作品的展覽,紀念館的后廳是柳詞《巫山一段云》和《煮海歌》詞意畫館,風景絕佳,游客常在后廳觀賞茶道,品茶等,很是愜意。
柳永一生仕途不是很得意,生活也是很貧困,干任何事情也是抱著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在城市的生活,更是一直生活在燈紅酒綠的世界里,和社會底層人員交流甚多,也是知道那些社會底層人員的生活處境,創作了不少歌詞天賦。
他是北宋的第一個致力于寫詞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條件和一生的經歷,讓他成為了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了“柳永是怎么死的”還想看:
1.柳永是怎么死的
2.古體傷感詩句句句落淚
3.唯美勵志的詩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