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繪畫成就
隋唐兩代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大唐帝國的前期階段,版圖廣闊,國力雄厚,經濟繁榮,為文化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隋唐繪畫成就。
隋代繪畫成就
隋代國祚僅38年,但繪畫成就顯著。由于國家統一,南北地區的名家巨匠如 楊子華、 展子虔、 董伯仁、 鄭法士、 孫尚子、 閻毗等人,云集京洛,得以相互借鑒和交流。隋代統治者復興佛教,使北周滅法中遭受 打擊的 佛教又得以抬頭和傳播。 隋文帝下詔修建寺院,宗教美術又重新活躍,并有大規模創作活動, 長安、 洛陽、江都等地寺廟都有名家手筆。 敦煌莫高窟現有隋窟70余座,題材和風格都在進行新的探索。
自南北朝興起的描繪貴族人物肖像和生活風俗的繪畫也有較大發展,以描寫山川風景為主的山水畫則開始脫離稚拙而逐漸進入成熟階段。隋代統治者對古書畫的收藏也比較重視,隋滅陳時即將其宮廷收藏盡數收納,隋煬帝時又于洛陽觀文殿后建妙楷臺、寶跡臺,分別收藏法書名畫。隋代繪畫的發展為唐代繪畫藝術高度繁榮奠定了基礎。
唐代繪畫成就
唐代繪畫是中國封建社會繪畫的巔峰,其藝術成就大大超過往代。初唐繪畫即顯示出不尋常的成就, 唐太宗在鞏固政權的同時也注意文治建設, 閻立德、 閻立本兄弟及尉遲乙僧的繪畫活動,以及以敦煌220窟為代表的壁畫體現著此一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高宗 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在政權昌盛、社會富庶的基礎上,使文化出現了豐富多彩、百舸爭流的局面,吳道子及其畫派體現了佛教美術民族化的巨大成就, 錢國養、殷□ 、 殷季友、 法明等人的肖像畫, 張萱、 楊寧的綺羅人物畫, 陳閎、 韋無忝、 曹霸、韓□的鞍馬畫, 李思訓、 李昭道父子、 盧鴻、 鄭虔等人的山水畫, 馮紹正、 薛稷、 姜皎等人的花鳥鷹鶴畫等,寓示了題材的擴大。敦煌壁畫在此時也發展到繁榮的頂點,莫高窟第130窟的樂庭□夫婦大供養像、172窟、217窟之巨幅凈土變相、173窟之維摩變相都是宏 偉精妙的壁畫杰作。
安史之亂以后,雖然唐朝國勢漸衰,但繪畫藝術仍繼續發展和提高。周□在貴族仕女及宗教壁畫的創作實踐中,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生于盛、中唐間的詩人王維也以繪畫著名,他精于山水,更以水墨山水畫擅名后世。張□、王宰、項容、畢宏、劉商等都是山水名家,邊鸞、梁廣、刁光胤、滕昌□精于花鳥,韓□、戴嵩專工畫牛,李漸、李仲和父子畫少數民族游獵題材的“蕃人、蕃馬”,都各盡其妙。中晚唐時中原戰亂,玄宗、僖宗曾先后去 四川避亂,一些畫家也陸續入蜀。中唐以后,四川成都逐漸成為繪畫中心之一。中原入蜀的名畫家有盧□伽、常粲、呂□、孫位、張詢等,不少畫家在成都大圣慈寺等寺觀中留下畫跡。刁光胤等在四川設帳授徒,有的畫家還帶去中原畫本,在中原繪畫藝術的影響下,四川地區有不少畫家成長起來,如左全、趙公□、高道興、房從真、麻居禮都是宗教畫的能手。因此,“蜀雖僻遠,而畫手獨多于四方”,為五代時期西蜀繪畫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江南地區的繪畫此時也處于發展之中,朱審得山水之妙,馳名南北,他所畫卷軸障壁“家藏戶珍”;張□更以山水松石著稱;張志和,號煙波釣徒,自為漁歌并畫為卷帙;顧況亦以山水著名。李德裕鎮守浙江,好圖畫收藏及延納畫家,武宗時滅法毀天下寺塔,他將江南寺廟名家畫壁都集中在鎮江甘露寺,其中包括 吳道子、王□子、韓□等唐代名家及 顧愷之、 戴逵、 陸探微、 張僧繇、 展子虔等前代名家的畫跡,成為名作薈萃的畫廊。隋唐繪畫氣勢宏偉,成就輝煌,予五代繪畫發展以巨大影響。
唐代繪畫的繁榮促進了繪畫史論的發展,收藏著錄及繪畫史論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過往代。唐代一些帝 王對繪畫銳意搜求,太宗、玄宗時屢派搜訪書畫使及接受民間獻納書畫,御府所藏,頗具規模,貴族士大夫如司馬竇瓚、薛稷、 陳閎、 韓愈、 裴度、 李德裕及 張彥遠的曾祖張嘉貞等也都富有收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等詩中屢次涉及對書畫的贊美??梢姰敃r對繪畫的濃厚興趣。唐代繪畫品評著作有彥□《后畫錄》、李嗣真《續畫品錄》、張懷□《畫斷》和竇蒙《畫拾遺錄》等。唐太宗時中書舍人裴孝源集公私秘藏前代名畫及佛寺繪壁加以著錄,著為《貞觀公私畫錄》一書。
武宗時翰林學士朱景玄集唐初以來畫家97人,述其生平藝術活動并加以品評,保留了唐代畫家的大量史料,實具有斷代史性質。張彥遠于大中元年[847]完成的《歷代名畫記》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繪畫通史巨著。書中搜集了自古迄會昌元年(841)畫家372人的史傳,書前還有關于繪畫問題論評16篇,闡述著者對繪畫藝術的美學觀點,記錄了畫家師承源流、山水畫發展概貌及繪畫收藏、寺觀畫壁等,保存了歷代繪畫的珍貴史料。會昌三年,段成式筆錄了長安寺廟情況,尤側重記載了 壁畫等藝術品,撰成《寺塔記》(收入《酉陽雜俎》續集),與《歷代名畫記》中“兩京寺觀畫壁”一節都為了解和研究唐代壁畫藝術提供了生動具體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