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畫介紹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最大成就是繪畫,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另外,他在天文、科學、音樂、建筑、生理、地質、雕刻等學科都有非凡成就,但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達芬奇的畫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達芬奇的畫介紹
油畫
《蒙娜麗莎》(《Mona Lisa》)
《圣耶若姆》(未完成)
《吉內薇拉·班琪》
《音樂家肖像》(未完成)
《抱銀鼠的女子》
《額飾女郎》
《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
《拈花圣母》
《哺乳圣母》
《柏諾瓦的圣母》
《加羅法諾的圣母》
《巖間圣母》
《紡車邊的圣母》
《圣母子與圣安妮》
《受胎告知》
《博士來拜》(未完成)
《基督受洗》(合作)
《施洗者圣約翰》
《酒神巴卡斯》
《莉妲和天鵝》(原畫遺失)
《維特魯威人》
《世界的救世主》
壁畫
《最后的晚餐》
《安吉里之戰》(未完成)
達·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經整理的用左手反寫的手稿,難于解讀。只有到十七世紀中葉,才有學者整理小部分達·芬奇手稿。達·芬奇的主要手稿丟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見天日,但已被嚴重毀壞。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后的晚餐》、祭壇畫《巖間圣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后,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舍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最后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墻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后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達芬奇睡眠法
達芬奇睡眠法(Da Vinci sleep),又稱多階段睡眠(Polyphasic_sleep)、Uberman睡眠或多相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
多相睡眠的合理性:首先,自然界中幾乎所有動物的行為都是多相復雜性的。而且多相睡眠是人類嬰兒時期占主導地位的睡眠方式,只有在稍年長后,兒童才逐漸被斷絕了午睡的概念。此外,當人們與外界環境隔絕聯系后——保證無法從自然因素(如陽光),或人為暗示(如鐘表、電視節目)來判斷實際時間——將傾向于表現出更多的短暫睡眠行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發生的單相睡眠。最后一點,小睡打盹——即短時間的睡眠——比起長時間的睡眠來說,在提神醒腦方面更為有效。但是很遺憾,我們似乎都已“忘了”這種符合生理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維持著一成不變的9點睡5點起的作息習慣。
幾種不同的多項睡眠方法:最有名的也就是達·芬奇使用的睡眠方法叫做Uberman睡眠計劃,由此延伸出來的其他不同形式的睡眠計劃還有:Everyman睡眠計劃,Dymaxion睡眠計劃。多相睡眠的調整:這種睡眠方式在開始的一至兩周內是很難接受的,測試結果表明受測者并沒有受到這種將睡眠分散成若干個小睡眠片斷方式的影響,但是,多睡眠方式需要一個計劃表,這樣才能夠協助完成。
看了“達芬奇的畫介紹”還想看:
1.著名畫家達芬奇簡介
2.達芬奇的油畫圖片作品賞析
3.藝術家達芬奇的簡介
4.達芬奇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