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除夕宴的歷史
道光皇帝除夕宴可謂寒酸,四菜一主食,葷菜是雞蛋炒肉,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道光皇帝除夕宴的歷史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道光皇帝除夕宴的歷史:
清代的諸多皇帝之中,過年最忙的,當屬雍正無疑。
其實,雍正的忙,不只是過年,平常更是如此。不說清代,哪怕和其他朝代相比,雍正的勤政也是罕有敵手的。哪怕過年,這位勤政的皇帝都忙得團團轉。
還在登基的第一年,雍正就沒閑著。照理說,熬了這么多年,才如愿登上了帝位,又是登基后的第一個新年,雍正怎么說也該放松一下。可根據史書記載,這一年的春節,光是初一這天,雍正就批了十來個折子。
雍正當皇帝的那幾年,若是平均下來,每天批閱的折子大概在十份左右。這么算來,哪怕是新年的第一天,雍正也沒歇著,工作量起碼保持在平均線以上。而且,多數皇帝批閱折子,無非是短短幾個字,多的也就寥寥數語。可雍正批閱過的折子,批語少的也往往有數百字,多的則一兩千字,相當于如今的一篇作文了。有時,甚至批語比折子的正文都多。這說明,雍正的忙,不是走過場,而是確有其事。
歷代中,比雍正忙的,可能有;但若是連過年都如此的,恐怕就沒幾個了。
雍正最忙,而最省的,則是道光皇帝。
道光是出了名的節儉,連過年都不例外。這和乾隆一比,立見分曉。乾隆的除夕宴,還不算太奢華,但根據清宮的膳食檔案記載,光是各類雞鴨,就得三十幾只;豬肉,上百斤;其他的肉類,如羊肉、鹿肉和魚肉等,都得幾十斤。再加上其他的,林林總總,單子就列了好幾張。而這規模,在清代的皇帝中,還不算太奢華的。
而道光呢?相比而言,就寒酸得可憐了。道光的新年大餐,多數年份都是“四菜一主食”。主食大多是餑餑,而四菜盡管都是葷菜,但也都是雞蛋炒肉絲這一類的,并非什么極盡奢華的山珍海味。一頓飯下來,所有花費還不及乾隆皇帝的一道菜。
雍正的忙,忙出了“康乾盛世”。雍正一朝的吏治清明,也是其他皇帝難以比擬的。而道光盡管儉樸,但無奈清朝已是江河日下,不是靠皇帝省著用就能起死回生的。
道光皇帝簡介: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號(1821—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愛新覺羅·綿寧后改為愛新覺羅·旻寧,滿族。嘉慶病死后繼位,是清入關后的第六個皇帝,在位30年。病死,終年69歲,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道光帝旻寧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嘉慶即位,冊喜塔拉氏為皇后。)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
道光處于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他寢食不安。最后下決心嚴厲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眾銷毀,虎門銷煙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爆發。戰爭伊始,驕傲自大的道光認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事的發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后對外妥協,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主戰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開放廣州。然而,英軍并不滿足于此,他們繼續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行攻擊,并于1842年攻占吳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此后,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廈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人物事件: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律勞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則徐查禁鴉片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南京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于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摧殘。如不采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于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并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7月初,英軍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英軍卻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臺。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占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臺失守后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臺,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臺灣。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臺,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耆英趕到南京,于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終堅持了反抗侵略的斗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鄉人民群眾圍殲英軍的戰斗,是人民群眾自發抗英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