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是誰發明的 耳機的發明歷史
耳機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電訊號,利用貼近耳朵的揚聲器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音波。大家知道哪些關于耳機的知識呢?知道是誰發明的嗎?知道當中的發明歷史嗎?下面跟隨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耳機的發明者以及發明歷史
1937年8月18日,拜爾邀請朋友到柏林的發燒房里聽歌劇《阿依達》(“Aida”)。可是朋友來到了發燒房,卻只見唱機,不見擴音機及揚聲器的蹤影。在唱機一旁,靜靜地躺著一只金屬的弧形怪物,怪物的兩端各有一個耳罩。當然,你我都知道那是一只耳機。但對當時的人們而言,這簡直是UFO。而且,它還會唱歌哩。
在這歷史性的一天里,人們見證了Beyerdynamic DT48耳機的誕生,并締造了一個世界記錄,轟動全球!
更叫人驚訝的是,DT48耳機的頻帶寬度竟然達到了16Hz至20kHz的驕人規格。就上一世紀30年代的技術條件來說,這個指標簡直令人難以想像。DT48耳機當時稱為柏林(Berlin)牌,由于它驚人的頻率響應及分析度,德軍的情報部門和蓋世太保甚至用它偵察到其他耳機根本無法辨別的聲音,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1950年,Beyerdynamic推出了全球首只立體聲耳機——DT48S,再次轟動世界,領先群雄。
更有趣的是,到了60多年后的今天,Beyerdynamic仍然生產DT48系列耳機,只不過改用了更先進的材料而已。這可算是全球銷售歷史最長的耳機了。
很多朋友都開始對耳機發燒,在耳機耳塞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這在外人看來實屬不能理解。這個現象也讓大家不免發起了疑問,聲音到底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來看看耳機的發展之路吧,在這來找尋自己認同的答案。
國內的發燒友有燒頭戴式耳機,也有燒耳塞的,在設備上的投資從幾千到幾萬元。據小編所知世界第一的耳機奧菲斯國內某位燒友就曾經擁有過4套,出了一套,自己還保留了三套。到底是什么魔力讓這些人身陷在耳機的世界不能自拔?沒有親身體會過的朋友很難理解,其實發燒也是一步一步開始的,慢慢得越陷越深。
很多耳機發燒的中堅力量都起源90年代,在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能體會到那股隨身聽的風潮。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健伍、三洋等卡式錄音機來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將音樂如此近距離得帶到了人們的身旁。隨著時間的發展,索尼帶來了Walkman,一下次成為了年輕一族所追求的目標。
在那個時候是愛華、松下與索尼的天下,一款磁帶隨身聽影響了整整一代人。收錄放、自動反面、線控成為年輕朋友聊天的一個焦點。那時CD隨身聽還算是奢侈品,更不要說小巧的MD了,當然那時更沒有MP3。那時的耳機市場完全也是這三個品牌的天下,市場上銷售的耳機幾乎全是松下、愛華與索尼。
在90年代,人們心中的名牌耳機也就是松下、愛華與索尼,其它的品牌一律不予理睬。也是在那個時候,很多年輕人肯為一條100多元的耳塞節衣縮食,當然那時有多少是真品,大家心里也都有個數。但是如果自己用得耳機不是這三個品牌的產品,走出去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有這樣的想法得人在當時大有人在。
時間流逝,年輕人已不再年輕,大部分都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了錢,不免想圓了當年的夢想,又開始接觸耳機,猛然發現市場的品牌已經是如此的繁多,自己所熟知除了索尼之外已經不見了蹤影。于是開始嘗試,一下子體會到了美妙聲音帶來的震撼,走上了發燒之路。
大家回想從前,在90年代的中年人都在玩什么,他們那個時候忠迷于發燒音響。那個時候有錢人家中都會有一套,很多人都是在顯示自己的品位和地位。當然過了一段時間隨著卡拉OK的流行,各種家庭影院開始飛入百姓家中。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注重于家庭娛樂,社會的跟風現象也很嚴重。這些朋友也都在40歲左右,成為社會的中堅群體。高端耳機才讓他們體會到真正的聲音,這些人有了財力與精力,走在發燒的最前沿。
隨著來自社會與家庭壓力的增大,對于這些人來說,一套上萬元的耳機系統是很平常的設備。這部分群體隨著時間的流逝,發展成高燒人群。
耳機由消耗品轉向為消費品,這還要歸功于MP3的興起。MP3以其小巧的體積,便宜的價格和網絡上大量的資源,向隨身音頻市場鋪天蓋地而來。
開始的時候大家對于MP3的要求僅是能出音即可,隨著市場上MP3產品的增多,人們對于MP3的要求越來越高。首先是外形,然后是功能,到彩屏已經基本普及。人們對于音質的要求從開始就有,但是一直沒有作為挑選MP3的重點。現在不同了,消費者對于MP3的音質要求逐漸提高,大家發現一般MP3的原配耳機都不能發揮出MP3本身的實力,這個時候升級耳機成為了消費者們的焦點。
消費者的MP3擁有量是十分驚人的,這也帶了耳機市場發展的春天,07年的耳機市場也證明了這點,這一年市場上作耳機銷售的柜臺是越來越多。購買為隨身設備開發耳機的消費者,在市場上也是屢見不鮮。
MP3的大量用戶給隨身耳塞耳機帶來了市場,越來越小的居住面積同樣給高檔耳機帶來了市場。在今后可以預見,耳機將成為人們的生活的一部分。
預測未來是耳機的世界不是隨意亂猜的,是個性的年代,每個人的品位都不相同,每個人都希望能擁有自己的音樂空間,耳機就能達到這點。一套音響要想發揮出效果,對于房屋的要求較高,避開音響設備的成本不談,裝修房屋的費用也是驚人。相比音響器材,整套的耳機系統成本就要小的多,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耳機,未來的發展方向,耳機發燒友也在不斷的增多,對于品質的追求會使人們在耳機的投入上越來越高。在文章的最后,希望各位消費者能買到自己稱心的產品。
耳機的聲音特點
1、聲底純凈,無任何令人不悅的“嘶”、“翁”、“哄”聲。
2、平衡感好,音色從不過亮或者過暗,高中低頻能量分布均勻,頻段間的融合自然滑順,無突兀和毛刺
3、高頻延伸良好,細膩而柔順。
4、低頻下潛深,干凈飽滿,富有彈性和力度,無任何肥、慢的感覺。
5、中頻失真極小,透明而溫暖,人聲親切自然,有厚度,有磁性,不夸張和鼻音。
6、解析力好,細節豐富,微小的信號也能清晰的重放。
7、有良好的聲場刻畫能力,聲場開闊,樂器定位準確而穩定,聲場中有足夠的信息量,沒有空洞的感覺。
8、動態沒有明顯的壓縮,具有較好的速度感,大音量下不失真或失真很小。
耳機款式分類
動圈式
動圈式耳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耳機,它的驅動單元基本上就是一只小型的動圈揚聲器,由處于永磁場中的音圈驅動與之相連的振膜振動。動圈式耳機效率比較高,大多可為音響上的耳機輸出驅動,且可靠耐用。通常而言驅動單元的直徑越大,耳機的性能越出色,目前在消費級耳機中驅動單元最大直徑為50mm,一般為旗艦級耳罩式耳機。
等磁式
等磁式耳機的驅動器類似于縮小的平面揚聲器,它將平面的音圈嵌入輕薄的振膜里,像印刷電路板一樣,可以使驅動力平均分布。磁體集中在振膜的一側或兩側(推挽式),振膜在其形成的磁場中振動。等磁體耳機振膜沒有靜電耳機振膜那樣輕,但有同樣大的振動面積和相近的音質,它不如動圈式耳機效率高,不易驅動。
靜電式
靜電耳機有輕而薄的振膜,由高直流電壓極化,極化所需的電能由交流電轉化,也有電池供電的。振膜懸掛在由兩塊固定的金屬板(定子)形成的靜電場中,靜電耳機必須使用特殊的放大器將音頻信號轉化為數百伏的電壓信號,驅動,所能到達的聲壓級也沒有動圈式耳機大,但它的反應速度快,能夠重放各種微小的細節,失真極低。
駐極體
駐極體耳機也叫固定式靜電耳機,它的振膜本身就是極化的或者由振膜外極化物質發射的靜電場極化,不需要專門設備提供極化電壓。駐極體耳機具有靜電耳機大部分的特點,但是駐極體會逐漸去極化,需要更換,其壽命約5-10年。
無線無繩
它們由兩部分組成,信號發射器和帶有信號接收和放大裝置的耳機(通常是動圈式的)。發射器與信號源相連,也可以在發射器前接入前級或耳機放大器來改善音質和調整音色。
無線耳機一般是指以紅外線傳輸信號的耳機系統,無繩耳機是指采用無線電波傳輸信號的耳機系統。紅外耳機的工作頻率從幾KHz到幾MHz,有效距離大約10米,耳機要在可視范圍內;無線電耳機工作頻率為VHF 130MHz-200 MHz、UHF 450 MHz -900MHz,大多數無繩耳機工作在UHF,可傳輸范圍達100米,可以繞過障礙物。兩副或多副無線/無繩耳機可能會相互干擾,所以選擇它們的時候最好選擇有多個工作頻率的品種,對于無繩耳機,工作在UHF比在VHF上受干擾的可能要小。這兩種耳機都有背景噪聲,較高檔的型號都采用了降低噪聲的技術。還要注意的是無線/無繩耳機電池的使用時間,一般不應低于8小時。
現今較先進的無線耳機采用了帶aptX技術的藍牙3.0傳輸,可通過藍牙提供高級、CD般品質的音頻。
看過耳機是誰發明的的人會看:
1.鉛筆是誰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歷史
2.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顯微鏡的發明歷史
3.最早的電腦病毒是誰發明的
4.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照相機的發明歷史
5.五子棋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