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地圖
東莞市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西臨珠江口,與廣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東莞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東莞簡介
東莞市(官方音譯:Dongguan,傳統外文:TUNG KUAN),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西臨珠江口,與廣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東莞為“廣東四小虎”之一,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65.65萬,外來暫住人口480多萬,此外,還有港澳臺同胞70多萬人,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鄉。同時也是我國科技信息城市之一。
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使東莞成為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東莞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有“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等美譽。2015年2月,東莞再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5年11月13日,騰訊公司與東莞市政府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3月5日,標準排名發布“2016年中國大陸城市財力50強排行榜”,東莞以6275.06億全年GDP排名第28位。
二、歷史沿革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
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于當時增城治下。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東莞相傳因地處廣州東面(今東南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
明萬歷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清沿明制。
清朝,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民國期間,先后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莞縣屬東江行政區管轄。
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
1959年0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
1963年0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
1985年,東莞縣經國務院批準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
1985年09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
1988年01月,升格為地級市。
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莞位于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廣州、深圳和惠州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地形地貌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于羅浮山斷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臺地占44.5%,沖積平原占43.3%,山地占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臺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于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東莞控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里(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涂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里,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氣候特點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2005-2009年,年平均氣溫為23.1℃。最暖為2006年,年平均氣溫為23.6℃;最冷為2008年,年平均氣溫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2006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2008年12月23日)。日照時數充足,2005-200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3.7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42%。其中,2009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059.5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46%;最少是2006年,僅有1558.1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為前汛期,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7-9月為后汛期,臺風降水活躍。2005-2009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9毫米。最多為2008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為2009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臺風、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
水文
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干流自東北角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之間入境后,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鎮新開河口。有發源于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鎮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鎮分出東江南支流后,東江北干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市的支流匯流,經石碣鎮、高埗鎮、中堂鎮、麻涌鎮的大盛村注入獅子洋;東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社區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鎮、莞城街道、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于泗盛注入獅子洋。東江北干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看過東莞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