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為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歡迎欣賞閱讀。
一、中國青銅器博物院簡介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China Bronze Ware Museum)為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地處"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圣地、社火之鄉"陜西省寶雞市。全院由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組成。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衛鼎等一千多件青銅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籌建于1990年,1998年9月8日建成對外開放。2010年9月28日新館落成,并更改名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2015年11月15日更名為"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位于中華石鼓園內。是截至2013年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也是全國唯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主體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為風格獨特的"平臺五鼎"造型,氣勢雄偉,新穎別致,濃縮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內涵。被列為中國青銅器收藏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西部重鎮寶雞的標志性建筑。
二、建筑特色
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樓的設計,在造型上把石鼓與銅鏡巧妙結合--以石鼓為基座,以銅鏡為頂面,飾以典型的西周鳳鳥紋,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風、金石之韻。在石鼓山巔,這面巨大的銅鏡迎接寶雞每一天第一縷曙光。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體建筑分為五層,建筑形象運用了高臺門闕、青銅后土的建筑語言,寓意著寶雞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時也完美地結合了石鼓文化與青銅文化。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僅三樓主展廳面積就達4000多平方米,主題陳列為"青銅鑄文明",分為"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包括何尊、折觥、墻盤、逨盤、爬龍在內的1500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寶雞歷史發展為主線,向人們展示周秦文明的燦爛成就和青銅器之鄉的獨特韻味及其對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設計人員以寶雞地區周秦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為主要依據,結合歷史文獻,用鮮明的標題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勾勒出周秦文明發生發展的軌跡,使觀眾以新的視角和新的層面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建筑設計: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劃研究總院-張華
張華
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研究員,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級注冊建筑師,
1977.12-1981.12 天津大學建筑系建筑學本科
1982.2-1984.11天津大學建筑系建筑設計研究生
1984.11-至今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建筑作品集《璞思·百筑--原創建筑作品集》
中華石鼓園
坐落在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寶雞市石鼓山上。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北瞰渭河。是融"遺址保護、青銅器展覽、石鼓文化展示、園林觀光、考古研究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生態公園。
中華石鼓園還配套建成20個景點。利用自然崖體做成的周秦文化墻,展示了周秦民族發展壯大走向輝煌的歷史過程;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五德園景區,向游客闡釋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歷史淵源;橫貫石鼓閣東西的漢文字長廊,全面反映了漢文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記載了周秦時期對漢文字發展所做的重大貢獻。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廣場以及祭天敬祖臺,將向游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禱的神圣場景。使中華石鼓園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圣地,成為寶雞新的城市名片。
石鼓閣
石鼓閣是中華石鼓園的另一個標志性建筑之一,高56.9米,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仿秦漢建筑風格,采用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明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歷代優秀書法作品,并供游人鳥瞰市貌,是寶雞市地標性建筑。石鼓閣建成后,對弘揚石鼓文化,完善寶雞周秦文化體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