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博物館簡介
北川地震博物館占地27平方公里,投資23億元,縣城整體作為遺址區,博物館設在任家坪。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川地震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北川地震博物館簡介
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建設方案獲得通過。據悉,博物館占地27平方公里,投資23億元,縣城整體作為遺址區,博物館設在任家坪。屆時,游客可通過地面交通、水上游線及空中索道前往唐家山堰塞湖
2009年3月,北川緊急叫停地震遺址游,原因之一就是為建地震遺址博物館讓路。近日,上海市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交專家組審定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已原則通過,建設資金一經劃撥,將即時開建。4年后,一個由北川中學遺址、北川縣城遺址、唐家山堰塞湖等知名地震節點組成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將與世人見面,屆時,坐空中索道,就可直上唐家山堰塞湖……
地震博物館將建在原北川中學校址,設愛心紀念林地,參觀者可植樹哀思,4座守望塔將設在中心祭奠園和北川墓園四周。
改造方法:除有保護價值的建筑廢墟之外,對災害留下的一般建筑及有機垃圾進行填埋和栽種植被,成為城區綠色地景。另外,相當數量的建筑廢棄物和崩塌及泥石流碎石作為主要骨料,再造混凝土,用于道路鋪設、博物館等建筑墻體構筑。還有一些將制作成展示雕塑。建設時間:2012年完工。
二、主要目標
北川建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是為了展示人類面對自然災害的艱難和抗爭,通過對北川中學、北川老縣城、唐家山堰塞湖等災害現場的還原和保護,開展抗震紀念、體驗、防災教育和科學研究。
從大地震遺址中挖掘出較高的人文價值,使其與風景融為一體,讓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與洗滌,而不是抱著游山玩水甚至看熱鬧的心態,這應該是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修建的初衷和應該達到的效果,有關地震科普教育、抗震救災的典型實物藏品等,都應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在管理上務必做到規范、有序、嚴肅,唯有如此地震遺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
三、社會呼吁
墻角的一堆磚石差點埋葬了我和兒子。” 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再赴四川地震災區慰問時,對當地干部說,我們要再造一個新北川。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另外,北川是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要保護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遺產,即使縣城遷建到新的地址,也要做好保護工作。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地震發生后,也于第一時間赴災區調查文物損壞情況。21日,單霽翔傳達了國家文物局針對災后開展搶救性文物保護做出的近期部署。單霽翔指出,在此次災難中,文化遺產遭到了非常慘重的損失。面對這一嚴重局面,文物系統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工作,認真做好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堅決打好抗震救災的硬仗。為此,國家文物局做出4項部署:組成地震災區文物保護專家組,實地幫助、指導災區抗震救災文物保護工作;組織全國文物保護、考古、博物館等專業隊伍,對口支援災區震后文物保護工作;適時召開全國文物抗震救災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相關工作;協商有關部門加大對災區的文物保護經費支持力度等。
社會各界都對災區的文物保護情況表現出強烈關注。民間文化保護者馮驥才在大地震發生之時,正在陪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訪歐洲,他立即從斯洛文尼亞打來電話,委托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工作人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0萬元。
馮驥才曾親身經歷過唐山大地震,對那場地震的恐怖有深刻的感觸,他說:“當年唐山大地震是‘__’終結前最后的一場災難。它在人禍中加入天災,把人們無情地推向深淵的極致。然而,支撐著我們生活下來的,不正是一種對春天回歸的向往、求生的本能以及人間相互的扶持與慰藉嗎?在我本人幾十年種種困苦與艱難中,不是總有一只又一只熱乎乎、有力的手不期而至地伸到眼前?我相信,真正的冰冷在世上,真正的溫暖在人間。”正因于此,對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馮驥才表現出強烈關注,并呼吁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文博界現在就要想一想該怎么做,并開始收集具有見證意義的細節。許多珍貴的見證物往往認識不到就會丟棄。有些事辦起來要有先有后,有些事必須及時地去做。如果事后才想到,從博物館的角度看,無比充實的現實會因缺失細節而變得有限與空洞。我想,將來的汶川地震博物館一定會為我們的后代永遠地留下這個黑暗又光彩的今天;它將成為中國人心中一份繼往開來的精神遺產。”馮驥才說。
看了北川地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