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航空是怎樣的
航空是指載人或不載人的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中的航行活動,譬如飛行,這些活動亦包括與天空有關的組織,如飛機制造、發展和設計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近代航空是怎樣的?
清末的航空
1901~1911年,清朝政府選派留學生出國學習駕駛飛機和航空工程,同時還有學習其他專業的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制造飛機。1910年8月,清朝政府撥款在北京南苑廡甸毅軍操場建筑廠棚,由劉佐成和李寶試制飛機一架,這是中國官方首次籌辦航空。劉佐成和李寶是在中國國內建立航空工廠和制造飛機的先行者。李寶還是中國航空學術的先導,1910年發表了中國第一篇航空學術論文《研究飛行報告》。他重視各種問題的研究,如風氣之力(空氣動力)、活機(發動機)、向后焚燒而推前(噴氣推進)、螺絲車撥(螺旋槳)等。特別是他對噴氣推進理論的預見很有見地。
革命航空隊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后,在華僑和留學生參加下曾組建4支航空隊:①廣東軍政府飛機隊;②湖北軍政府航空隊;③華僑革命飛機團;④上海軍政府航空隊。此外,武昌都督府還購買過日本軍用飛艇,由早期的飛行家潘世忠主持裝配和試驗工作,在武昌南湖修建了飛艇庫。
廣東軍事航空
廣東航空事業發展較早。辛亥革命后,有不少華僑飛行家從海外帶飛機回國進行飛行表演和仿制飛機。1914年,孫中山在他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后僑居日本,在日本創辦中華革命黨飛行學校。1916年為配合討伐袁世凱,曾將全部飛機調到山東濰縣,組織中華革命華僑義勇軍飛機隊。1920年,孫中山大元帥府下設航空局,8月組成飛機隊,到1921年航空局已擁有2個飛機隊,到1922年有水陸飛機10余架。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廣東的革命政府得到蘇聯的援助。蘇聯除供給飛機、彈械外,還派出教官協助培養人材。1924年7月,廣東航空局在大沙頭創辦航空學校。1925~1927年,革命政府先后派30余人赴蘇聯學習航空。1926年,革命政府出師北伐,航空隊在戰爭中起了一定作用。1927年后,廣東地方當局改組了廣東航空學校和廣東空軍,1936年它們歸屬國民黨南京政府。廣東航空學校從建校到1936年共招收7期正式飛行生,畢業生總計400余人。
東北軍事航空
1920年7月東北成立航空處,1922年9月在沈陽創辦東三省航空學校1923~1926年選派飛行員40余人到法國和日本學習飛行。1928~1931年,東北航空學校并入東北講武堂,先后改名為航空教育班和航空教導隊。1923年東北空軍改組,由張學良任航空處總辦,東北航空學校1926年在秦皇島辦過水上飛機隊和東北海防訓練班,有2種水上飛機。東北航空處在1925年創辦東北航空季刊(后改為月刊),1929年出版《東北航空畫報》,這是中國最早的航空畫報。東北空軍實力較強,前后訓練飛行員百余人,擁有各式飛機約300架,還培養了一批機械維修人員。1931年日軍侵占東北后,東北空軍瓦解。
創建和發展
1928年,國民黨政府在軍政部下設立航空署,轄4個航空隊,有飛機24架。1929年,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附設航空班。1931年7月,航空班擴編,改稱軍政部航空學校,同年底遷到杭州筧橋。1930年底航空署遷到杭州,擴編為5個航空隊、1個偵察隊,有 2個修理廠。1932年縮編為4個航空隊,同時設立航空站23處。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中國空軍與日軍多次空戰。在杭州空戰中擊落日機一架,在蘇州上空,美國波音公司試飛員R.肖特擊斃日軍小谷大尉后陣亡。1932年9月筧橋航空學校擴大,改名中央航空學校,聘請美國航空顧問團,采用美國式訓練方法。學校約有各式飛機90架。1934年將航空署遷南昌,改稱航空委員會。1935年又聘請意大利空軍顧問團在南昌成立意式飛行訓練班,后遷洛陽,稱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廣東航校改稱中央航空學校廣東分校。1936年,航空委員會遷回南京,蔣介石兼任委員長,宋美齡任秘書長。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開始時,中國空軍共有35個隊,飛機305架,可用于作戰的188架。
抗日空戰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翌日拂曉,中國空軍在長江口、杭州灣出擊敵艦隊,與襲擊杭州和廣德機場的日本海軍航空隊相遇,在空戰中,第4大隊長高志航率所部機群27架分途攔擊,擊落日軍96式轟炸機3架。到8月16日,中國空軍3天共擊落日機46架。第2大隊分隊長沈崇海轟炸白龍港日艦,飛機被擊中后沖向敵艦,與敵艦同歸于盡。蘇聯政府為援助中國抗日戰爭,前后支援了伊15、伊 16驅逐機和斯勃2轟炸機各一批。中國空軍自11月起陸續改用蘇聯飛機作戰11月中旬,高志航率領首批伊16飛機10余架自蘭州飛往南京途中與敵遭遇,不幸犧牲。
1938年1月,蘇聯空軍志愿隊來華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在西北、華北、華中參戰。在武漢保衛戰中,中國空軍與蘇聯志愿隊共擊落日機62架,中國空軍也蒙受重大損失,著名飛行員李桂丹等人犧牲。在南昌空戰中,擊落日機10余架。1938年2月,中蘇混合機隊轟炸臺灣日軍松山機場和新竹電臺。同年5月19~20日,第14中隊長徐煥升等駕駛2架轟炸機遠征日本,飛越長崎、佐世保、福岡等地上空,散發傳單后安然返航。1937~1938年共擊落日機200余架。蘇聯志愿空軍共有4個大隊在中國對日作戰,前后犧牲100余人,其中有飛行大隊長拉赫曼諾夫和庫里申科。1941年美國派志愿隊來華,由W.D.鄱萊和C.L.陳納德招募人員,組成美國志愿大隊,綽號飛虎隊。在半年戰斗中,約擊落日機200架。1942年7月,這個隊改為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
飛行訓練
珍珠港事件后,由于器材困難,空軍軍官學校自1942年第12期起飛行生在中級飛行訓練后都送往美國完成高級飛行訓練。自1942年春起轉到印度旁遮普邦臘河郊外民用機場進行飛行訓練,成立分校。
機械訓練
軍政部航空學校1931年辦過機械科。杭州中央航空學校第2期和第4期曾培訓機械軍佐數十人。1936年,在南昌成立航空機械學校,1939年遷至成都,改名為空軍機械學校。到1948年底,畢業生共7000余人。有各類實驗室20余個和新、舊飛機30余架。
第三次國內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后,空軍軍官學校遷回杭州筧橋。1946年,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國民黨空軍編成 8個飛行大隊、1個照相技術中隊、1個偵察中隊。在解放戰爭期間,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毀飛機190架,繳獲189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