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晏子是春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思想和事跡在中國古代有著重要的影響。易學(xué)是中國歷代學(xué)者解讀《周易》而形成的一門學(xué)術(shù),易學(xué)在中國古代屬于顯學(xué),在中國古代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晏子人物介紹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宴嬰,又稱晏子。是齊國上大夫宴弱之子。宴嬰頭腦機智,能說會道。內(nèi)輔國政,善諫齊君,有原則,處事靈活。出使時不辱使命,是國家尊嚴(yán)的捍衛(wèi)人。司馬遷非常喜歡宴嬰,還將他比做管仲,他的幾次斗智也是非常的精彩。
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關(guān)閉城門,挖了五尺高的洞讓晏子進(jìn)城,侮辱他,進(jìn)而一步來侮辱齊國,當(dāng)然晏子很聰明,將計就計,只要楚王承認(rèn)了自己的國家是狗國,他就鉆洞入城。就這樣,還沒見楚王的面,就給他當(dāng)頭一棒。
第二次斗智:楚王諷刺齊國無人,譏諷晏子無能。面對再一次的侮辱,晏子再一次采用將計就計的方法,回敬楚王:齊國人多的就要裝不下了,然后通過貶低自己再來貶低楚王和楚國。表明面上似乎很為自己的無能難為情,實則是悄無聲息的回?fù)袅顺酰腿缤?ldquo;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第三次斗智:楚王諷刺齊國人沒有出息,侮辱晏子偷盜。而晏子列舉了一個熟知的現(xiàn)象,再加以道德的論證表明,齊國人在自己國家安居樂業(yè),一到楚國就成了盜賊,究其原因不過是水土不同罷了。
從晏子同楚王的舌戰(zhàn)中就能看得出晏子聰明機智,膽識過人。面對自己國家的尊嚴(yán),積極維護(hù)。試問一個國家有這樣的人才,該是國家的一件幸事了。
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機智聰敏,能言善辯。外出使國,能夠不辱使命,不僅保護(hù)了自己的尊嚴(yán)還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家顏面和威嚴(yán)。司馬遷非常贊賞他,還將其與管仲相比,就連孔子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他善于言辭的本領(lǐng),每每對話都是話中有意,意中有話。就如當(dāng)初剛到楚國時,見到楚王的有意刁難,讓他鉆狗洞進(jìn)城,這明擺著有玩弄意味在里面。但晏子也是毫不示弱對侍衛(wèi)說:“這明明是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我必定鉆狗洞,我想知道我究竟來到得是楚國還是....”就這樣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城門與狗洞的對比,開城門就是楚國,開狗洞就是狗國。
這樣一來,楚王就肯定知道,如若不打開城門的話,就成了狗國的國主。于是他迫于無奈,為了保住國家的顏面,只能吩咐下人打開城門,將晏子迎進(jìn)宮里。
就這樣,晏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機智,贏回了顏面。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的話語里出現(xiàn)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于是機智的他換了一種說法,讓楚王自己領(lǐng)略話中的意思,避開了災(zāi)禍。
當(dāng)然其中最可敬的精神就是愛國了,當(dāng)楚王在酒宴上準(zhǔn)備陷害晏子是盜賊,進(jìn)而一步侮辱齊國是偷盜的國家時,晏子又一次的利用“南橘北枳”的道理成功的反駁了楚王。這樣不但有力的反駁了楚王的侮辱,還維護(hù)了自己國家的尊嚴(yán)。
晏子治國之道
仁者長壽,和則養(yǎng)生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xué)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nèi)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遇有災(zāi)荒,國家不發(fā)糧救災(zāi),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zāi)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zāi),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lián)榉ァ}R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zhí),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
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生活簡樸,清心寡律
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dāng)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
樂觀豁達(dá),處其自然
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guī)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