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諸侯列表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為了管理疆土,實行分封制,將天下分封為72個諸侯。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72 個諸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周朝的諸侯列表,希望對你有用!
周朝諸侯分封圖圖片
周朝基本介紹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酆鎬(宗周,今陜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此后的周朝稱為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周朝存在的時間: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一百多年,問題在于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后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陜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于渭河流域(陜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說文》云“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陜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于陜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采用的漢字字體為大篆。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周朝封建制度
“封建制”也稱“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于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系,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后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周朝封建制度下的諸侯列表
陳國,媯姓,公爵。媯姓,系顓頊后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為周的陶正,其子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國地為今陳縣。
杞國,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東部、江蘇西 北部、安徽北部,中心為河南商丘。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經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東太陽縣。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陜縣東南之虢城。
齊國,姜姓呂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呂尚,死后謚號為太公(俗稱姜太公)。封國地為營丘(今山東濰坊昌樂縣)。
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壽光市。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輔周室。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后與蔡叔度,武庚作亂,無后,其國遂廢。)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后與管叔鮮,武庚作亂,留后以祭祀。)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滕州市。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楊國,楊姓,侯爵。系黃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姓。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后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陜西西安。(西周初期,歸周附庸。平王東遷,封為諸侯。)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封國地為今吳郡。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國地為今莒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鄒城。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出自文王之諸侯國主要有: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郇等;
出自武王之諸侯國,主要有:邗、晉、應、韓等;
出自周公旦之諸侯國,主要有:魯、凡、蔣、邢、茅、胙、祭
異姓諸侯國多為功臣、前代賢王和歸附小國,主要有:齊、呂、申、陳、宋、薊、焦、祝、杞、紀、許、楚等。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諸侯國,如越、英、舒、黃、江、息、徐、莒、奄、郯、萊、六、鄖、孤竹、邾、繒、祝其、費、顓臾、鮮于等。他或過于弱小,為大國之附庸,如郯、顓臾等;或周初不承認周王室而遭到鎮壓,成為周王朝之諸侯國,如奄、徐等;或者實力雖有,但因各種原因并不周王朝所承認為有資格為獨立諸侯國,如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