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短暫的中興之主:周宣王
作為西周的中興之主,周宣王姬靜,年輕的時候比較勤勉和開明,但到晚年的時候,固執己見,聽不進去不同政見。下面就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看:西周短暫的中興!
周宣王簡介
周宣王(?-前783年),姬姓,名靜,一作靖 ,周厲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3年在位。
周宣王為政舉措
軍事
征伐獫狁
征討西戎
東征淮夷
討伐楚國
政治
分封諸侯
其他措施
周宣王除軍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恢復天子權威。周宣王在位時下令修建宮殿,命仲山甫前往齊國筑城,加強東方邊境的防御。周宣王還效仿先祖興畋狩之禮,在東都雒邑(今河南洛陽)會見諸侯。
短暫的中興之主
周宣王在政績上雖然不能和以前的歷代先王相比,但還算是比較勤勉和開明,也任用了一些賢臣良將,讓周朝有了一段中興時期。《史記》中對周宣王是這樣評價的:“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從《史記》記載的內容看,周宣王即位之后還是做的不錯的,所以后世才給了他一個“宣王中興”的評價。
周宣王之所以能夠在西周中后期重新振興天子的威望和王朝的統治影響,是和他的父親周歷王的改革分不開的,雖然改革失敗了,但也讓國庫有了一些積蓄,而周歷王在軍事上的改革則留給了宣王一筆寶貴的財富,最初的西周軍事編制有西六師、成周八師以及殷八師,但連年的戰爭讓王朝的軍隊消耗過大,實力早已不如當初了。
隨著各諸侯國之間的相互吞并,最后剩下的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而他們的武裝力量已經發展的和王朝的軍隊相差無幾,到了周歷王時期不得不進行軍事改革,重新整編了周朝和各諸侯國的軍隊,規定王朝可以擁有六軍;大諸侯國可以擁有三軍;中諸侯國可以擁有兩軍;小諸侯國則為一軍。
雖然最后周歷王的改革在政治和經濟上并沒有完全成功,但在軍隊建設上卻有了很大的改觀,讓王朝的軍隊恢復了強大的戰斗力。正因如此,在周宣王即位后的幾年時間里,除了整頓朝政外,周宣王進行的幾次戰爭都取得了勝利,而戰爭的主要對象仍然是和周朝糾纏了一百多年的那幾個少數民族(犬戎、淮夷、狄)。
公元824年派秦仲攻打犬戎,秦仲戰敗被殺。又派秦仲之五子率兵去復仇,秦莊公五兄弟大勝西戎。隨后宣王和尹吉甫又兩敗西戎。這之后又接連降服了徐國和眾多的淮夷部落,討伐了楚國。這一系列的戰爭勝利讓西周重新樹立了王朝的威嚴和霸氣 。
此后周宣王的執政風格開始轉向急噪和偏執,在他晚年期間更是達到了極點,不僅殺了經常對他進行勸諫的忠臣杜伯,還逼死了另一個忠臣左儒。大概是覺得自己過于嚴厲而枉殺了無辜,事后周宣王頗有悔意,但已經無法挽回,從此這位周宣王陷入自責和矛盾的旋渦中不能自拔,郁郁寡歡的他沒過多長時間就因病而亡。
而這段時期各諸侯國的軍事實力又重新開始強大起來,漸漸的對王朝的統治陰奉陽違,周朝的中興也就像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美好但卻短暫,西周滅亡的腳步也就越來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