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皇帝為什么都短暫
五代十國這一名稱,即顯示了政權的頻繁更迭和分裂割據的一幅圖面,使人沉思于兵戈擾攘、生民涂炭的歷史回憶中,這是中國史上又一個亂世,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五代十國的皇帝為什么都短暫?
短暫的原因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軍閥混亂時期,每時每刻都是烽火連戰。百姓幾乎沒過上一天安寧的日子 想想就這短短半個世紀竟然出現了60多位皇帝...值得深思。
我個人認為原因在于唐朝時期藩鎮的割據所導致的,可以說是武治時代 開國皇帝也幾乎都是馬上奪天下的,當時境況來說只要手里有幾個兵就能稱帝 藩鎮之間是打來打去的,你爭我搶,都想統一中原~~只可惜! 難怪宋太祖趙匡胤后來上演“杯酒釋兵權”以文代武,目的是為防武將作亂。
延伸閱讀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在這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吳越國、閩國、荊南國、楚國、吳國、南唐、南漢、北漢、前蜀、后蜀等十幾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為“十國”。這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唐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因此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意思。所以歐陽修在他主編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嗚呼”開頭,這并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是后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這時出現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段亂世持續的時間只有五十多年,這表明隨著封建統治的深入,統一的趨勢越來越強,分裂的時間越來越短。五代時期的文化成就主要在于火藥、印刷術的發展以及詞的出現。
相對于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陜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他諸國都在南方,它們較少受到中原戰亂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長,這對我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五代時期,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契丹的崛起。自北魏開始,契丹族逐步發展,到了唐朝末期已經強大起來。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后改稱遼,統治北方地區,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后,雙方長期維持平穩關系。遼中葉后,統治集團日益腐朽,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各民族起義風起云涌。當女真族展開強大攻勢時,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由于契丹的聲名遠揚,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作“契丹”。在五代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晉、后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他們與契丹互相勾結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后宋、遼、金對峙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為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為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為李昪,史稱"南唐"。到后主李煜時,為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后兼并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后唐莊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占東川。934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后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為北宋所滅。
吳越的創建者錢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后梁封他為吳越王,都于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產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馬殷割據湖南。907年,后梁封他為楚王,都于潭州(長沙)。927年,后唐又封其為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后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后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
893年,王審知隨其兄王潮據福州,897年,繼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909年,后梁封他為閩王,據有泉、汀等地。王審知死后,繼位的都是暴君,內亂不休,945年被南唐攻滅。
905年,劉隱為唐靜海軍節度使。907年,后梁封他為大彭郡王。隱弟劉龑繼位后,擴大了勢力范圍,于917年稱帝,國號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為漢,史"南漢"。南漢君主都極其奢侈,統治十分殘暴,境內階級矛盾非常尖銳,971年為北宋所滅。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924年,后唐莊宗封他為南平王,都于江陵,僅有荊州一地,至唐明宗時才得歸、峽二州,是十國中最弱小的一國。963年亡于北宋。
北漢為后漢高祖弟劉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漢。劉崇據河東之地,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十分尖銳。979年亡于北宋。